“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走进永宁乡城子古村片区,集中连片的百余亩稻田里稻浪翻滚、金穗饱满,农人们脸上洋溢的丰收喜悦与金色稻田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
进入9月中旬以来,永宁乡城子古村100余亩连片种植的稻谷迎来成熟期,沉甸甸的金穗压弯稻秆,纵横交错的田野宛如铺展的金色绸缎,成了秋日里最美的风景线。置身田间,满眼金黄尽是秋日丰收的浓郁气息。种植户杨海波一家正抢抓农时,在田地里开镰收割,确保成熟的粮食颗粒归仓。
“今年我们种的楚粳57号水稻迎来了大丰收!和往年种的品种相比,每亩产量能增产100公斤至150公斤,收成特别好。” 种植户杨海波看着满田稻谷,难掩喜悦。
近年来,泸西县永宁乡积极响应国家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战略,充分发挥本地立体气候优势,不断优化粮食品种结构。今年,乡党委政府通过引进、推广种植楚粳57号优质水稻品种,不仅提升了粮食产量与品质,更拓宽了种植户的增收渠道,在实现 “土地增效、农民增收” 的同时,用一粒粒 “金种子” 帮助当地种植户稳稳端牢饭碗。
“去年,我们从楚雄州农科院引进楚粳57号水稻品种,经过小面积试种发现,这个品种有株高适中、抗倒伏、抗病性强,且出米率高、口感好的显著优势。所以今年我们扩大规模,推广种植了100亩,经过现场测产,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成效远超预期。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全乡范围内进一步推广种植,让更多农户受益。” 永宁乡农业农村发展和财务服务中心农科组组长赵斌介绍道。
据了解,楚粳57号优质水稻品种除了株高适中、抗倒伏能力强外,还特别适合在海拔 1400米至1850 米的稻区种植;更值得一提的是,其垩白粒率仅2%,达到部优1级米标准,真正实现了 “高产” 与 “优质” 的双重突破。该乡农科部门负责人表示,后续将通过 “样板示范引领 + 多重扶持举措” 的方式,推动优质水稻品种在全乡广泛种植,持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据统计,永宁乡全年种植面积达2.6万亩次,粮食产量预计可达2.22万吨;按照楚粳57号优质水稻试种测产的产值估算,每亩稻谷产值可实现1750元,全乡4000 余亩稻田产值预计可实现700万元。目前,全乡水稻已进入集中收割期,预计在10月中旬前可全面完成收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