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瓜果飘香。云南省泸西县白水镇绿花村的百亩桃园里,醉人的果香四处弥漫。一颗颗饱满的秋桃压弯枝头,泛着诱人的红晕,村民们穿梭在桃林间,忙着采摘、装筐、搬运,忙碌的身影与灿烂的笑容交织在一起,绘就了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

“连续忙了半个多月,累但心里高兴!” 正在采摘秋桃的王晓勇笑着说道。他家种了 20 亩秋桃,今年挂果的有 12 亩,产量达 60 余吨,每公斤均价 4 元左右,且都是客户上门收购。他回忆,当初只是想在这片红土地上试试 —— 除了种烤烟、玉米,能不能种出更 “甜” 的日子。
这片桃林的兴起,源于绿花村民小组小组长王晓勇 2019 年的率先尝试。起初面对技术不足、市场疑虑等难题,他多次外出学习、请教农业专家,终于摸清了秋桃的生长 “脾气”,成功种出汁多味甜、口感脆爽的优质秋桃。种得好还要销得出,他又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拍摄桃园实景图片、秋桃视频,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宣传,吸引了不少客商上门。来自蒙自的收购商陶老板就表示:“我是刷到网络视频了解到绿花村的秋桃,专程过来收购的。这里的桃子又脆又甜,汁水足,糖度能达到 17 度,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王晓勇的成功,彻底点燃了村民们的种植热情。“看到晓勇种桃挣了钱、盖了新房,大伙儿的心都活了,都想跟着种!” 村民陈老刚说。在王晓勇的无私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加入秋桃种植行列,绿花村的秋桃产业也从 “一户带” 走向 “一片兴”。目前,全村秋桃种植面积已从最初的 12 亩扩大到近 150 亩,曾经的荒坡变成了绿油油的 “桃坡”,成了真正的 “致富坡”。
秋桃产业的发展,不仅让种植户鼓起了 “钱袋子”,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近务工。每年秋桃采摘、套袋、修枝的关键期,桃园都会提供大量季节性岗位。“光摘桃子这一个月,我都在桃园务工,一天能挣 120 元,既能照顾家又能挣钱,特别满意。” 正在分拣桃子的脱贫户陈建生笑着说。仅绿花村的秋桃产业,每年就能带动用工超过千人次,让村民实现了 “家门口揽金”。
近年来,白水镇紧紧围绕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目标,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在巩固烤烟支柱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高原水果、绿色蔬菜、特色养殖等多元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鼓励乡村能人发挥 “领头雁” 效应,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特产品精准对接市场;还积极探索 “农业 + 电商”“农业 + 休闲” 等新模式,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 “白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