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红河泸西:用心用情答卷 铺就“家门口”就业路——山水田园间绽放就业之花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3-31 浏览次数:


近年来,红河州泸西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论述,依托县域特殊资源禀赋,着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把“家门口的务工车间”镶在产业上,有效带动当地群众赚钱顾家两不误,在家门口当上了“工薪族”。

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一条“田野工坊”就业之路

泸西县聚焦产业维度,找准产业和就业结合点,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链建设,积极培育就业扩容提质新动能。大力发展小香葱、花卉、蔬菜、雪莲果、人参果、高原梨等特色产业达55万亩,为当地提供6万余个就业岗位,务工收入达18.6亿元。

走进各乡镇蔬菜种植园,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劳动画面映入眼帘。放眼望去,生机勃勃的蔬菜地犹如一片片绿色的海洋,吸引超过100余家企业入驻,通过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技能人才培养服务,有效解决了特色产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一茬茬新鲜的蔬菜从泸西分批次被运往全国各地的市场,绿色大地被建成无数个移动的“工坊”。

就业帮扶车间的建立,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当地群众。泸西县宏升蔬菜有限公司及夫之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蔬菜种植基地建在田间地头,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达2000余人。车间员工李慧说:“从前在苏州打工,很难照顾家庭,现在一家人都在车间上班,早晚接送孩子上学很方便。”对于许多脱贫劳动力来说,外出打工面临着诸多困难,而就业帮扶车间就在家门口,他们可以轻松实现就近就业。60岁的肖艳由于年龄原因无法外出打工,就业帮扶车间建立后,她经过培训成为了车间一员。“现在每个月我在车间上班,既能照顾家人,又能有一份收入,生活比以前好多了。”肖艳说。

盘活闲置资产,建设“家门口的务工车间”

泸西县以盘活闲置资产为切入点,采取“盘清底数、盘准计划、盘活资产”三步法,建设一批“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实现唤醒沉睡资源、激活增收引擎“两促进”。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闲置资产清查梳理,切实盘“清”闲置资产底数。通过专业化指导、系统化清查、延链式扩建,做到“底数清”“家底明”。结合本地区劳动力资源、产业发展优势、现有资产底数等各方面情况,“一产一策”制定盘活计划。以深入开展县乡村三级书记“招小商”为抓手,因地制宜引进一批“小而特、小而美”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兑现就业奖补政策,助力企业升级,增强劳动力吸纳能力。

通过租赁运营、延链扩建、筑巢引凤等多元探索盘活路径,依托劳务公司、返乡能人、致富能手、本土企业等“中介资源”积极开展“招小商”行动,建成了一批果蔬冷链物流中心、分拣清洗车间、速冻加工厂、脱水烘干厂以及制冰厂、泡沫箱厂等。积极争取财政衔接资金、兵装集团帮扶资金、上海对口帮扶资金等注入,采取“筑巢引凤”方式,引入云南云上田间、泸西鑫隆等8家优质企业进驻投产,切实将“闲置资产”变成“增收活水”。带动就业群众达6000余人,每年可为村集体每年增收280余万元。

2024年10月以来,已盘活闲置资源资产3处,正在建设即将盘活5处,可新增带动就业群众达1900余人,新建成一批“家门口的务工车间”。

发展云端经济,走出“指尖工坊”促就业之路

结合本地实际和企业用工需求,常态化开展 “互联网+农业”“直播带货”活动,创新打造“指尖工坊”就业模式。充分挖掘金马镇、白水镇、旧城镇特色花卉产业优势,培养直播带货达人,搭建直播带货基地,通过“园区+基地+家庭”的运营机制,以及培训全免费、带货零风险、物流零距离、用工零成本的“一免三零”直播带货模式,成功吸引返乡创业青年创办滇拾记、信福花园等家庭直播间。通过邀请专业团队驻村培训,手把手教村民直播带货、短视频运营,截至目前,已孵化本地直播带货团队120余个,吸纳当地群众就业400余人,蹚出了一条“家门口就业,指尖上创收”的致富新路。

多肉直播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家庭直播+基地直播”两种模式,主播可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直播地点,直播间更有灵活性。这些多肉植物搭上了“电商车”销售到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超千万元,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进入这里直播没有门槛,有现成的直播间和货源,好的时候每天能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差的时候也有300多,每个直播间需要2至3人,直播间也是就业车间了。”一名主播说。

紧随直播脚步,泸西开发了选品、客服、物流等多个岗位,村民实现‘种地+务工’双增收。电商产业的兴起,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还让他们学到了种植、电商运营等方面的技能,为增收致富奠定基础。

据了解,白水镇“莓好工坊”“村播小院”等特色就业车间即将陆续上线,这种“把生产线建到村头,把工作台搬到床头”的模式正在全县推开。货物打包区的胶带封箱声、键盘的敲击声、直播间的吆喝声,奏响乡村振兴的协奏曲。这些精心打造的“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正让“挣钱顾家两不误”的幸福图景在村村寨寨生动铺展。

发展旅游经济,走出“旅游工坊”促就业之路

泸西县串珠成链打造“梨乡羊格黑”“湖畔水井”“花荟益谷”等特色村寨,依托差异化定位激活文旅融合新场景,通过文旅赋能、节庆引流、产业增值,以绿美乡村为画布打造“家门口的就业车间”。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节假日旅游等,构建旅游就业网,以荞家大院、凤舞撒尼、百花谷等特色农家乐为依托,推动“餐馆变工坊”,村民通过参与炊事服务、场景维护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开发岗位300余个,形成“景村一体、以旅带工”格局。

当地以阿庐旅游节、祭山节、泼水节、火把节等民族节庆为媒,推动“文化活动+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组织村民参与非遗展演、民俗市集,形成“日常工坊+节庆岗位”灵活就业体系。同时依托樱桃、美人酥、草莓等特色农业产业,提供采摘体验,开发“果园导览员”“采摘助手”等季节性岗位28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