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2-02672
信息分类
政策文件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发布机构
县教育体育局
文号
泸政办发〔2022〕26号
发布日期
2022-09-01
信息名称
泸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西县加快建设体育强县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属有关办、局:

《泸西县加快建设体育强县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泸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5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泸西县加快建设体育强县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意见》(云政办发〔202047号)、《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州的实施意见》(红政办发〔20215号)精神,提升体育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将泸西建设成为高原特色体育强县,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2022年,建立与泸西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机制,基本形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群众健身意识和身体素质显著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体育产业取得新进展,体教融合不断深化,在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上取得新成果。

2035年,体教融合创新发展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育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各项评估指标达到国家标准;竞技体育重点项目更加突出,优势项目处于全州领先水平;体育产业做优做强,成为泸西县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体育文化繁荣发展,民族体育基础更加扎实,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社会体育建设基础更加完善;体育对外交流更加活跃全面,成为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原体育强县,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泸西体育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影响更加广泛,体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体育成为泸西一块响亮的名片、成为泸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工作任务

(一)落实全民健身战略

1. 不断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加快建设水平较高、内容完备、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逐步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地域、城乡和人群间的均等化。制定结构合理、内容明确、符合实际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体系。加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数据采集和监测体系,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落实《健康云南行动(20202030年)》,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围绕六个身边(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组织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举办群众身边的健身赛事、提供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讲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便民利民惠民工程,创新全民健身组织方式、活动方式、服务模式,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和满意度调查。

2. 加强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县人民政府考核体系和城乡规划工作协调内容,加大投入力度,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规范标准,节约集约,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惠民的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建成县、乡(镇)、村(社区)、村小组四级群众健身场地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智慧体育社区和联通城乡的全民健身步道网络。结合美丽县城、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建设,以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及区域特点,推进乡镇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入健身场地及设施建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全国全省全州平均水平。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加强对现有的秀山体育馆、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场馆的修缮维护工作,提高健身场地设施使用率。

3. 完善全县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大力培育基层全民健身组织和体育行业协会,逐步建立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拓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渠道,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探索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健身人群和运动项目结合的新模式。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和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利用篮球、足球、气排球、羽毛球、广场舞等各方面的运动协会及个人体育特长人员组织志愿服务队,扩大全民健身辐射面。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管理机制的制定完善,建设覆盖城镇社区、乡镇、村全民健身站点,形成全民健身组织发展的管理和保障机制,实现服务规范化、经常化。

4. 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持续开展七彩云南全民健身特色品牌创建活动,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拓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按照一县一品牌,一乡(镇)一特色的原则,大力发展健身走(跑)、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拳击、摔跤、跆拳道、击剑、自行车赛、摩托车赛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舞龙、舞狮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的特色运动项目。建立有效的业余竞赛活动体系和激励机制,探索多元主体办赛机制,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比例。

5. 积极推动民族体育的发展。不断丰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空间、展示平台和活动载体,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大众化、精品化、市场化。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设民族传统体育基地,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普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健康休闲产业发展。逐步恢复少数民族摔跤、打陀螺等传统体育运动,支持乡镇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探索推广社会化赛事组织模式,逐步形成赛事、活动、产品等品牌支撑体系。扩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比重和效益,为各民族体育文化交流和交融搭建平台,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繁荣发展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体育强县建设的重要力量。

6. 积极推进体医融合。树立健康促进理念,制定科学健身活动指南,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推广国民体质健康测定、运动处方、健身咨询等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整合体育资源和医疗资源,构建运动伤病预防、治疗与急救体系,推进体医深度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进一步完善国民体质测试常态化机制,探索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社区医院(卫生室)等社会资源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建立广泛覆盖城镇乡村的体质测试平台,开展不同人群的国民体质测试工作,依托体质监测数据库,建立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组织开展科学健身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各级各类媒体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健身知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科学健身的知晓率、参与率,提升运动健身效果。

(二)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7. 建立健全竞技体育发展体系。依托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满天星训练营、县域足球典型和泸西高原足球训练基地以及传统体育特色学校等训练基地,大力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成立泸西县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高标准打造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平台;加快体教融合发展,鼓励支持校办专项运动队,推广训练单位、少体校与优质教育资源联办高水平运动队,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制定实施高水平退役教练员、运动员入职校园政策措施;支持运动项目进校园服务活动。多方位、多模式、多方法助推泸西体育竞技能力的发展。

8. 优化体育项目布局。优先发展社会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集体项目、特色项目和传统项目。发展泸西现有特色项目,统筹青少年基础项目及集体球类项目协调发展,加快棋牌类、射击类、水上类、航模类等落后项目的发展进程;推进泸虎杯足球争霸赛、红高原杯羽毛球邀请赛、广西府杯自行车挑战赛等品牌赛事活动,重点打造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田径、羽毛球等项目,构建优势集中,特色明显、资源互补、引领社会的竞技项目布局。探索和开展冬季运动项目,推动轮滑、速降等特殊运动项目发展。

9. 加强体育人才选拔培养输送。建立健全体育人才选拔、培养、输送激励和保障机制,逐步构建教育体育系统、社会组织和企业多元投入,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畅通小学、初中、高中体育特长生升学机制,打通直入职业运动队和大学通道,保证体育特长生顺利成长成才。拓展县级与学校、单项协会、企业共建县级运动队的模式,多渠道培养和输送体育人才。积极推进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才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后备人才库,提高选拔输送数量和质量,打牢体育发展的厚重基础。

10. 强化科学训练体系。加强师资培训力度,引入先进科学训练模式,改进训练设施设备,聘请高水平教练人员,成立联办实训基地等措施,确保训练科学高效。同时,鼓励支持各训练单位推进科学训练和科学选才工作,加强教练员队伍科学化训练培训,提高教练员科学素养,引导教练员从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变。

11. 保障青少年体育训练。遵循从小培养、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制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经费制度,并纳入财政预算。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学校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青少年公益体育活动和运动项目技能培训,促进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掌握2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大力推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建设,配置适应青少年特点的运动器械、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探索青少年校外体育辅导员队伍的培育工作,积极推进体教融合的发展机制,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建立青少年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青少年体育评价机制,将学生体质、体能作为评选优秀青少年重要条件之一。

12. 制定完善激励政策。制定泸西县参加重大体育比赛奖励办法,进一步调动广大运动员、教练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运动员刻苦训练、奋力拼搏,在州内、省内、国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体育人才输送奖励机制,调动师生刻苦、科学训练的积极性。

13. 优化体育竞赛体系。推进赛事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与国家和省接轨的体育竞赛制度,构建符合泸西实际、多部门合作、多主体共同参与的体育竞赛体系。细化体教融合制度,畅通和规范分级分类参赛通道,推动青少年U系列赛事和学校竞赛有机融合。对标省运会、省青少年运动会改革办法,规范体育竞赛管理,鼓励支持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社会力量举办社会性体育赛事。

(三)夯实体育强县建设基础

14. 完善体教融合体制。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有关要求,推进体育教育思想、目标、资源、措施等深度融合。强化政府对青少年体育的公共服务职能,鼓励社会力量进入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领域。促进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规范发展。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活动,推动运动项目普及和运动技术水平提升。

15.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师资建设,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师资激励机制,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全面实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推进各类体育特色学校建设。鼓励学校以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重点,组织开展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组织开展学校运动会、艺术节、班级联赛、周末赛、月赛等竞赛活动,支持学校体育研究,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16.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优秀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度,制定体校等体育系统教师、教练员到中小学校任教制度和中小学校体育课教师到体校学习制度。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加强体育指导员和裁判员培养力度,不断提高竞技体育队伍力量,形成良好发展机制。

17. 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建设泸西县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畅通人才培养输送渠道。加强教练员队伍和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水平。探索学校体育与少体校以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动发展的青少年体育培养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不同层次的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擦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全国青少年满天星校园足球训练营、全国县域足球典型、云南省校园足球示范区等名片,发挥学校在后备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完善训练机制、升学通道和人才输送网络等,培养一定数量的职业运动员,争取更多的队员进入省队、国家队或职业俱乐部等。

(四)壮大体育产业发展

18. 突出体育特色发展。优化泸西高原足球训练基地功能,统筹规划,建设集体育训练、赛事、科技、产业发展和国际国内体育文化交流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群。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销售及相关产业结构,实施体育赛事、休闲健身、旅游、民族文化、服务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大力实施体育+N”工程,积极拓展体育新业态:引导和支持互联网+体育发展,鼓励引进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体育生活云平台及体育电商交易平台;建设旅游+体育产业,打造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和一批体育旅游重大项目;推行服务+体育工程,城区各大型酒店建设一定规模的健身设施,销售常用体育用品和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品。

19. 推进优育融合发展。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医疗、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聚集产业核心要素,打造综合产业链。依托泸西高原足球训练基地、泸西东方玫瑰谷、吾者温泉康养基地和泸西名胜景区等,培育泸西体育产业,推进弥泸一体化发展,融入滇中经济圈,融入周边县市体育旅游发展带,努力打造高原体育训练与康复基地品牌,助力打造国内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品牌。挖掘民族民间体育资源,打造民族体育产品创意、生产、销售、体育消费、体育旅游、体育服务、全民健身为一体的高原体育特色产业综合体,推进体育产业市场化发展。

20. 促进体育消费机制。制定引导体育消费的政策措施,面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时间试行发放体育消费券,合规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引导群众健身消费。加强体育场馆等体育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通过转租、承包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盘活存量资源,鼓励机关、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发展时尚体育消费,培育竞赛观赏消费,持续推动体育用品等重点领域消费。推动体育企业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硬件和各类主题APP拓展客户,提升体育营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鼓励大众体育消费。

21. 加强体育市场监管。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完善政策规范、行业自律、公众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的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建立体育企业信息归集统计机制,分类指导,分类施策,推进体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体育信息公开制度,对经营异常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示,强化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

(五)加强体育交流合作

22. 提升交流合作水平。搭建各类体育交流平台,在优势互补,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与其他县市或地区开展必要的体育交流和互培活动,特别要借助弥泸一体化发展的大好时机,相互促进、共谋发展。同时,积极利用其他地区的优势体育资源选派人员进行代培、训练等,特别注重对弱势项目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利用我县优势资源,为其他地区提供服务,实现互利共赢。

23. 打造体育项目品牌。推动重点产业发展,积极引进一批国内足球品牌赛事,充分发挥泸西高原足球训练基地优势,加大主办、承办、协办不同规格的足球比赛力度,不断提高泸西品牌赛事的影响力,提升赛事规模和品质,增强面向省内外的体育赛事辐射力。

(六)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

24. 加强体育文化传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培育和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加快推进青少年足球、传统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启动体育文化精品建设工程。充分挖掘体育的多元价值,精心培育体育公益、慈善和志愿文化。传承和推广摔跤、打陀螺等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5. 加强体育舆论引导。依托融媒体中心,建好体育融媒体平台,构建体育全媒体传播格局,以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提升体育事业公众形象为目的,以建立健全宣传工作机制为切入点,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大力宣传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为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加大对体育多元功能的挖掘与传播,加大对体育改革、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宣传力度,让体育走进群众融入生活。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成立体育强县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体育强县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发改部门将体育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财政部门把体育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县财政预算;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将体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乡村建设规划,落实体育强县各项工作任务,有序开展城乡体育示范创建活动。

(二)明确责任,协调联动

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团体要积极参与体育强县建设,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调、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

(三)优化政策,加强保障

县发改、财政、人社、自然资源等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关于体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化政策优先,推进政策落地,实现政策叠加效应。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需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县教育体育局要建立健全适应体育行业特点的人才保障机制,构建体育人才特殊引进、特殊任用、激励保障等长效机制,保证体育强县工作顺利进行。

(四)层层发动,营造氛围

各乡镇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有效手段,层层发动,广泛宣传,积极倡导全民健身全民参与,提高全县人民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要对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适时跟踪分析规划实施情况,为调整目标任务和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依据,确保本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附件:泸西县加快建设体育强县重点任务分工


序号

重点任务

责任单位

1

全面提升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制定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体系;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统筹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打造城市“15分钟健身圈”;推动体育基础设施由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场地,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体育项目;试点建设“智慧化”体育设施,提升大型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创建医疗卫生和体质监测“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教育体育局、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卫生健康局、县高原足球发展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2

推动青少年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成立泸西县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少体校),以泸西高原足球训练基地和传统体育特色学校等训练基地为抓手,打造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平台;鼓励支持名校办名队,全面推广县级体育训练单位、县级业余少体校与优质教育资源联办运动队;建立健全体育人才选拔、培养、输送激励和保障机制,逐步构建教育体育系统、社会组织和企业多元投入,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与省级竞赛接轨的体育竞赛制度,畅通和规范分级分类参赛通道,推动青少年U系列体育赛事与学校体育竞赛有机结合。

县委编办、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高原足球发展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3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体育训练、赛事、科技、产业发展和国际国内体育文化交流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群;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培育体育龙头产业,大力发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高原基地服务、户外运动等体育新业态。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高原足球发展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4

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医疗、康养深度融合

创建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示范项目;打造体育与文化、旅游、医疗、康养等综合产业链;开发体育旅游项目,打造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线路、赛事、目的地。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高原足球发展中心

5

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

完善体教融合体制机制,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体育教师培训力度;鼓励社会力量进入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领域;支持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建设;建立业余少体校或青少年体育中心,以特色项目学校、业余体校(训练中心)为中心,培育不同水平和不同年龄的运动员,把青少年体育锻炼作为全民健身的重点,为增强我县广大青少年的体质创造良好的锻炼条件和环境。

县委编办、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县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6

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

推广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开展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和进校园活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讲好泸西体育人故事;开展人文体育交流活动,打造体育项目国际品牌,培育体育品牌赛事。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融媒体中心、县高原足球发展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7

推动“三大球”和冰雪运动发展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组建“三大球”、冰雪运动俱乐部;大力支持“三大球”和冰雪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三大球”青少年训练体系。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教育体育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8

加大体育发展政策支持力度

落实体育税费政策,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估督查;根据本级财力情况逐步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大体育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教育体育局、县税务局、县高原足球发展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