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工作动态
  • 索引号
    20240913-111636-844
  • 发布机构
    泸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4-08-30
  • 时效性
    有效

发挥党建引领 提升项目质效

  泸西县自然资源局党组积极探索“党建+项目”工作模式,在项目建设中强化党建引领,实现了支部和项目一体化管理,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双融合、双促进,在工程现场建起坚强堡垒,把党的建设优势转化为引领推动工程建设的强大动力。

  建强堡垒破解项目困局。2019以来,泸西县申报实施旧城镇板桥、中枢镇大兴、旧城镇矿厂、旧城镇督布府、旧城镇秧田坝、中枢镇龙甸、中枢镇胜利七个增减挂钩项目,项目资金来源为县级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因项目资金拨付不到位、建筑物拆除难度大等问题,施工方两次停工,严重影响了项目实施、验收的进度,导致无法按期归还周转指标。2023年12月,七个增减挂钩项目被列入云南省自然资源厅挂牌督办事项:“全省413个省域内增减挂钩项目节余指标“超期未还”问题”。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党组书记任组长的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项目推进专题工作会议,主动与县级相关部门及乡镇沟通协调,齐力推进项目建设。局党组织书记多次向县级领导汇报,在县财政捉襟见肘情况下,筹集资金3269万元,重新启动项目建设。截至2024年5月,七个项目全部通过省级终验。

  一线指挥加速项目建设。项目启动建设后,局党组成员、分管领导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多次带队深入项目一线,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12个。带头做原矿业主的思想工作,为项目区建筑物拆除提供有力的保障;主动与项目区乡镇及石林县自然资源局沟通协调,解决项目区石林县群众强行抢占复垦耕地私自种植的问题;对项目建设区与保留区范围线重叠等的问题,组织人员进行实地踏勘、论证,指导做好项目设计变更工作,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以民为本打造民心工程。局党组认真践行习近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管护的全部流程和环节。从项目踏勘选址到规划设计,工作组多次到项目区与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对接,通过现场办公、座谈交流等形式,充分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建议,深入了解群众想法,使项目建设更接地气。增减挂钩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942.0821万元,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建则建”的原则,对历史遗留矿山和工矿废弃地1995.945亩进行复垦。通过拆除废旧厂房,腾出大量土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通过工程措施对采矿区进行恢复治理,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通过对废弃采矿用地进行复垦,新增耕地981.4亩耕地面积,改善了耕作条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严肃纪律打造廉洁工程。深入开展“清廉云南”建设泸西行动,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7个项目按规定发布招标信息,依法依规进行勘测设计、施工主体和工程监理等招标工作。加强对施工方、监理方的廉政监管,在施工合同签订时,同步签订廉政合同,严把项目设计变更、工程款的计量与支付、工程造价、交工竣工验收等环节,从源头上防腐治腐。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加强项目指挥部5名工作人员的廉政教育,适时开展廉政提醒谈话3次。排查项目廉政风险点6个,及时进行整改防控,确保项目建设各个环节依法公开、透明运行、阳光操作,坚决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全力打造廉洁工程。

  作风革命彰显项目效益。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持续践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认真落实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要求。项目完工后,及时组织人员开展新增耕地指标入库和交易工作。入库指标1476.518亩,其中耕地指标698.6535亩,其他农用地778.368亩,预估经济收益18263.4825万元,有效保障我县耕地占补平衡和占优补优,满足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项目用地需求。结余指标可在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管平台上跨州(市)交易,截至2024年8月,挂牌出售农用地规模1197.6955亩,其中:耕地447.6955亩、其他农用地750亩,交易额15064.1029万元,有效缓解县财政压力,为泸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