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工作动态
  • 索引号
    20240913-111746-214
  • 发布机构
    泸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1-03-24
  • 时效性
    有效

珍惜土地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日趋降低,致使我国的粮食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为了缓解人地矛盾,势必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土地整理事业,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及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一、我国土地利用及管理基本情况

  (一)土地利用情况

  我们大家都知道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土地问题始终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我国耕地资源稀缺,耕地面积排世界第4,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人均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人均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优质资源少后备资源严重不足,有限的耕地资源还在不断的减少,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从1996年到2020年,这十年中我国的耕地保有量从19.5亿减少到18.65亿,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百年后我们的子孙将找不到一寸耕地。

  (二)土地管理基本情况

  在我国,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决定,把每年的6月25日确定为全国土地日。每年的“土地日”,都有一个很简洁而富有时代内涵的主题,从1991年的“土地与国情”,到2019年“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再到2020年“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大家明显可以看出,国家对土地的保护已经是严格的要求。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我们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们的头等大事。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用地观,从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二、用途管制,实现问题动态平衡

  (一)占补平衡,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要保障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就必须确立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做到这一点,就要守住18亿亩耕地不能少。非农建设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对于确需占用耕地的,要把占用耕地“占一补一”,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落实到位,不仅要实现耕地的总量平衡,还要保证耕地质量上的占补平衡,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有效途径和根本保障。

  切实加强土地开发整理质量管理,把补充耕地的质量作为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内容,强化验收工作,确保补充耕地质量与建设占用耕地质量相当。通过整理和复垦,改善农村和矿区的生态环境。坚决杜绝毁林开荒、乱垦草场和破坏湿地等现象。要根据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方向和土地资源适宜性,因地制宜确定开发整理后土地的用途,使土地开发整理成为推动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二)摸清家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节约集约用地,眼睛不能一味地向外,一搞建设就想到新占土地,而是要认真组织开展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对现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和投入产出情况做出评估,把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作为今后土地开发利用的重点,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

  首先要全面清查,摸清底数,让闲置土地无处藏身。然后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快处置方面,主要对城区影响较大,闲置时间较长的闲置土地进行梳理,在分析找准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每一块地的处置方案,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整个闲置土地的处置工作。针对闲置土地成因复杂的现实情况,本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考虑历史因素,重在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发挥土地效益的原则,提出对不同类型的闲置土地区别对待,分类处理。从处置闲置土地的实践来看,采取收回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强力措施,但收回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督促开工,加快建设才是目的,只有让闲置土地动起来才能达到发挥土地效益的作用。

  (三)强化监管,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在对原有闲置土地进行处置的同时,要加大用地管理力度,加强批后监管措施,严防出现新的闲置土地。通过进一步规范用地审批,严把建设用地预审关、报批关、批后跟踪管理关,及时掌握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状况,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监管和对项目单位建设进度的跟踪监督,使新开工项目基本不再出现闲置现象。

  (四)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用地氛围

  做好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的宣传,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节约集约用地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使节约集约用地逐步成为全社会特别是政府的自觉行动。我们要切实保护土地资源,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这是关系我国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我们要以节约集约用地的实际行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1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