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13-111836-167
-
发布机构泸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18-02-01
-
时效性有效
泸西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概况
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基本职能
根据泸政办发[2015]160号文件,泸西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主要工作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情况如下:
(一)工作职责
1.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州、县党委、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2.组织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调查研究,提出扶贫开发工作的措施建议,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拟订全县中长期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3.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州、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监督扶贫项目和资金的使用,负责扶贫开发项目检查、验收等工作。
4.承担同上级扶贫部门的业务联系,为泸西县扶贫开发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
5.负责整乡推进、整村推进、安居房、易地扶贫开发和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6.负责统筹、协调信贷扶贫工作,引导、扶持扶贫龙头企业,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7.负责协调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及革命老区项目。
8.宣传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加强与对口帮扶单位沟通协调,负责中央和省州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促进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负责指导、协调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驻泸单位定点扶贫的情况收集、台账管理等工作。负责社会各界捐赠扶贫资金、物资的管理使用。
9.承办泸西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机构设置情况
机构情况:
根据以上职责,泸西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机关设4个内设机构。
1.综合科
负责机关文秘、会务、信息、宣传、档案、信访、保密、接待、电子政务,固定资产管理、统计等工作;负责制定和完善机关规章制度,起草综合性总结材料;负责机关的党务工作;负责组织干部学习及扶贫工作业务培训;负责机关的机构编制、人事、离退休人员工作;负责扶贫开发的统计及机关财务管理。
2.项目科
负责拟订全县整乡推进、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安居房、贫困地区片区整体推进及区域扶贫项目规划和年度项目计划;负责年度扶贫项目的立项、审核、上报、检查验收等;配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做好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及绩效评价等工作。
3.扶贫科
负责拟订全县产业扶贫、扶贫到户贴息贷款、项目贴息贷款、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扶贫项目规划和年度项目计划;负责拟订扶贫到户贷款的分配计划及扶贫到户贷款的监督、协调,做好政策指导和检查督促等工作;负责扶贫贴息贷款项目的审核、上报、验收等;负责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审核、上报、指导、监管、验收等;负责村级互助资金项目的管理、统计、上报、监管等工作;配合财政部门加强对项目资金监管及项目绩效评价等工作。
负责拟订对口帮扶项目的规划及年度项目计划;负责对口帮扶项目的立项、审核、上报、检查、验收等工作;负责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省、州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协调服务工作;负责指导、协调和收集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驻泸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动员联系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负责接收、管理各种社会扶贫捐赠;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挂职干部的联络、协调和服务工作。
4.革命老区科
负责拟订革命老区开发项目规划及年度计划;负责革命老区项目的立项、审核、上报、检查、验收等工作。
二、主要工作
2017年,泸西县委、县人民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周密布署、靶向施策。
(一)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县乡村三级联动抓扶贫。县委、县政府高位统筹,精心谋化布局,脱贫攻坚工作紧盯年底实现“摘帽”这一总体目标,围绕问题抓布署,强化责任抓落实,努力构建全县脱贫攻坚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今年,全县共组织召开了8次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次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1次脱贫攻坚誓师大会、2次视频调度会议、6次县委常委会会议、3次政府常务会议及相关的工作专题会议36次。出台《中共泸西县委 泸西县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全县干部群众以冲刺状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泸西县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和责任分工方案》《泸西县县级领导联乡镇包村脱贫攻坚责任清单》《脱贫攻坚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等主要措施文件共50余个。明确县级领导、行业部门、乡镇、村组干部的责任,层层压实工作任务,全力加快脱贫攻坚进程。
二是做实挂钩帮扶抓落实。组织3家省级单位、4家州级单位、62家县级单位、21家省州驻泸单位分别挂联30个贫困村和48个非贫困村。按照“543”模式(处级干部挂联5户、科级干部挂联4户、一般干部挂联3户),4622名领导干部结对帮扶13203户贫困户。33名县级领导每人分别挂钩联系一个贫困村。组建61支脱贫攻坚工作小分队深入一线开展挂钩帮扶工作。选派209名干部组建30支工作队进驻贫困村开展工作,实现对贫困村、贫困户帮扶的全覆盖。“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各时期的重点工作开展,确保挂包单位、挂联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了“上下衔接、左右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各级挂包帮单位开展走(回)访6轮次;各级挂联单位投入财政公用经费1042万元,协调信贷资金2326万元,协调社会及其他资金投入2682万元。4622名挂联干部,按照每户100元的标准,为1320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人身综合服务保险。在“四洁六净”专项行动中,各挂联单位共支持村组建设垃圾池257个,配备垃圾清运车35辆、垃圾箱(垃圾斗)1648个,组织166支服务队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1100余次,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
三是充分发挥群众力量促攻坚。广泛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党恩”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脱贫攻坚文艺下乡巡演,“四洁六净”专项行动,利用村村通广播播报脱贫攻坚政策、先进典型事迹,动员领导干部到挂联村讲党课,召开群众会等多种方式,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革除好吃懒做、消极等靠等陈规陋习,树立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价值观。提振群众致富信心,增强致富动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全县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提供动力和保证。2017年,各乡镇、村组累计召开干部、群众大会100余场次2万余人次,开展卫生清洁200余场次,结合“七改三清”“四洁六净”、走访回访等活动向广大群众发放倡议书等宣传资料10余万份,各乡镇、村组200余支“洁净家园”巾帼志愿服务队帮助群众清洁房前屋后卫生6000余家,各乡镇11个完小举行“小手牵大手,文明一起走”文明进校园活动11场次近2万名学生参与;30余家单位组织开展了“脱贫攻坚、我在行动双十一”活动,广大干部职工与贫困户“劳动一次”“同吃一次”“消费一次”“宣讲一次”。在贫困村制作 “感恩思进促跨越,齐心协力建家乡”等脱贫攻坚宣传标语1000余条,制作广告牌、标语横幅、展板、墙体画等2000余处;统一制作了习近平总书记扶贫画、“十提倡十反对”、“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对联、贴图8000余份。
(二)紧盯政策标准和存在问题抓整改、促提升,确保对象更精准
一是围绕省州要求抓实动态管理工作。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及省州部署,2017年共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两次。2017年6月至8月,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和省州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要求,及时安排各乡镇、各部门组织人员力量,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全面核查。通过细化责任、抓实培训、严格程序、严格把关、逐级审定,全县剔除识别不精准1691户5180人,2014至2015年脱贫返贫137户509人,新识别纳入769户2756人。2017年11月初开始,启动2017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暨扶贫措施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历时两个月,确定全县剔除32户129人,新纳入7户29人,脱贫返贫33户119人,贫困人口自然增加1079人,自然减少545人。此次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169户52501人,已脱贫12059户48482人(其中2017年脱贫5964户23442人),剩余贫困人口1110户4019人,按2014年末农业户籍人口347808人计算,贫困发生率降至1.16%。 二是围绕省州要求抓实易地扶贫搬迁整改和动态调整工作。根据省州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整改要求和结合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工作,我县从6个方面进行整改。通过整改落实和贫困对象动态管理,我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由之前的14个调整为13个。从原国办系统标注的774户中,剔除错评户30户95人,调出29户43人,最终将符合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对象锁定为715户2929人,并已全部在国家扶贫系统内完成标注工作。同时,由于动态调整人口变化,核实面积超标的搬迁贫困对象362户1219人,已通过亲属共建和县级平台公司共有等方式签订了《资金补助和债务转移协议》,按要求完成了整改工作。目前,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13个集中安置点和1个分散安置点,涉及搬迁户1155户462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15户2929人,同步搬迁户440户1696人。
(三)紧盯脱贫标准和短板抓投入、促发展,聚集资金强保障
做好资金整合“大文章”,多个渠道争取专项扶贫资金、涉农财政资金、社会帮扶资金、信贷扶贫资金等各类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一是整合涉农资金。制定资金统筹方案,规范纳入统筹的资金使用途径和审批程序,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截至11月30日,全县已整合投入财政涉农资金44800万元,占全年计划数45 499.2万元的98.5%。二是积极争取中央定点帮扶、沪滇帮扶资金。2017年,中国兵装集团投入帮扶资金3000万元,实施产业、教育、以车扶贫和危房改造4个方面的帮扶项目。上海市徐汇区投入帮扶资金1133万元,主要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帮扶。三是积极争取金融信贷资金支持。至2017年11月底,获得浦发扶贫投资发展基金94640万元;国开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到位贷款13600万元;县农发行易地搬迁扶贫贷款24450万元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至11月22日,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85811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贷款8779万元;“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6784万元;“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4110万元;基层党员带领群众致富贷款1007万元;发放农业产业扶贫贷款2970万元。
(四)紧盯贫困现状和致贫原因抓帮扶、促成效,精准帮扶促脱贫
1.项扶贫项目实施力度大。2017年,上级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264.65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969万元,省级财政资金2767万元,州级财政资金1528.652万元。我县结合实际,从基础设施建设、房屋改善、产业扶持等方面安排实施精准扶贫项目。全县安排永宁乡整乡推进项目资金1000万元、三塘乡整乡推进项目资金1000万元、扶贫安居工程2801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财政贴息资金23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601万元、产业扶贫资金1705万元、革命老区项目资金30万元、贫困村入户道路硬化水泥补助项目769.402万元实施专项扶贫项目,进一步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全县的脱贫攻坚进程。
2.行业扶贫推进有力。一是着力实施贫困村道路建设。投资3690万元新建水泥路21.7公里,修复沥青路面4公里。投资600万元,进一步完善贫困村道路防撞墙、示警桩、警示标志牌、挡土墙等。二是着力增强饮水安全保障。全年完成水利投资4.3亿元,启动投资11039.73万元的杨家寨水库、总投资2251万元中央财政小型水利重点县向阳片区项目、投资2916万元的核桃冲水库、总投资9000万元的2017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等项目。新建水厂3座、改建水厂5座、配套净化消毒设备58套,覆盖全县8个乡镇,受益人口12.49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684户1.7456万人。全县实现人力取水半径均不超过1公里,且每人日均可获得用水量均达到20升以上,饮水指标完全符合贫困人口饮水有保障条件。三是着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建设。2017年,投资963.22万元实施脱贫攻坚电力设施建设项目41个。其中:电力线路大修、设施改造28项投资627.54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供电专项电力扶贫项目13项投资335.68万元。截止11月13日,共计投入853.73万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88.63%。目前,全县贫困村已全部通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自然村已通380V三相动力电。四是着力完善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县财政专门安排资金“以奖代补”,对新建及重建的村民小组活动场所,按照“好”“较好”“一般”三个档次分别给予每个20万元、15万元、10万元的补助;对重建及改扩建的村(社区)活动场所,也分别给予每个50万、20万的补助,对30个贫困村的112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进行完善。其中:新建38个,重建17个,改扩建23个,修缮34个。目前,全县有贫困人口的78个行政村462个村民小组全部建有公共活动场所。
3.社会扶贫添活力。我县18家企业结对帮扶20家贫困村,实施产业帮带、培训、提供就业岗位、捐资助学等帮扶,助推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帮带上,牛牛牧业带动1500多户种植青贮玉米8000亩,收购农户稻草、麦草秸秆3000吨,带动农民秸秆回收利用面积达8570亩,实现种植+务工收入2078万元。红河帮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七统一”管理模式及“保底跟种”模式,带动我县20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实现户均增收1.1万元。龙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动800多户农户种植蔬菜5000亩,户均增收8000元。葫宝生态养殖公司带动40户建档立卡户种植青贮玉米户均增收3750元。云南滇蜂食客有限公司帮助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蜜蜂养殖,户均增收3000元。红河帮达实业有限公司、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云南泸西种植有限公司、红河青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龙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依托合作单位专家、设备、公司基地,免费为农户提供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农户5000余户30000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近1200个,帮助实现就业800余人。全县40名贫困学生受到了15家结对企业人98500元的爱心资助。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云南泸西种植有限公司,资助23名孤儿到海亮教育集团学习生活。
4.落实“五个一批”促脱贫
(1)产业扶贫推进有力。坚持推进产业集群发展、龙头带动、新型经营组织带动和“菜单式”管理等产业扶贫工作。逐步建立“党总支+合作社联贫困户连龙头企业”模式,推行村社合一,社企互融,以资(土地)转股、村民持股,市场运作、保底收益。截止11月21日,全县8个乡镇81个村委会已全部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开发服务社”注册工作,实现了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全覆盖。一是突出规模带动。抓住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果、菜、药、花、畜”五大农业产业品牌,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全力助推“精准脱贫”工作。2017年,全县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34.54亿元,同比增长9%。全县水果面积达24.77万亩,挂果面积14.5万亩,产量达21.8万吨,产值7.16亿元,带动贫困户3960户,户均增收1650元;蔬菜基地面积达13.5万亩,各类蔬菜种植面积47.25万亩次,上市商品量115万吨,实现农民卖菜收入13.4亿元,带动贫困户6340户,户均增收3600元;全县花卉种植0.77万亩,产量3.15亿支,产值1.95亿元,带动贫困户420户,户均增收4600元;全县出栏肉猪99.37万头,同比增长2.38%,出栏肉牛5.81万头,出栏肉羊13.65万只,出栏肉禽458.69万羽,肉类总产量10.14万吨,禽蛋产量2.279万吨,奶产量1.88万吨,实现产值15.2亿元,带动贫困户5670户,户均增收3972.2元;生物产业种植7.65万亩,产量2.25万吨,总产值19.23亿元,带动贫困户4000户,户均增收3200元,其中:银杏种植1.7万亩,总产量600吨,带动360户,户均增收5200元,灯盏花4100亩,总产干花1170吨,带动贫困户500户,户均增收3000元。全县土地经营权流转达12万亩,占全县总承包耕地面积的37%,群众实现租金收入达1.8亿元,5450户贫困户流转土地1.6万亩,实现土地租金收入2453万余元,农民在农业生产基地实现务工收入3.5亿元。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与贫困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培育和引入29家省、州龙头企业,带动2552户贫困户实现增收4083万元;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335个、家庭农场51个、种养大户521户,带动1400余户贫困户增收1390余万元。二是实施专项扶贫项目。今年安排三塘乡、永宁乡整乡推进资金各1000万元,下达专项产业扶贫资金1705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贷款8,779万元,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5549户。三是强化传统产业支撑。保证贫困户烤烟种植合同“只增不减”,2393户贫困户种植烤烟2. 03万亩,户均卖烟收入3.51万元。
(2)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工作统筹推进。坚持建设和改造加固两手抓,统筹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和C、D级危房改造工作,解决好贫困群众住房保障问题。一是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进度。我县两年(2016、2017)共实施13个集中安置点和1个分散安置点,涉及搬迁户1155户462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15户2929人,同步搬迁户440户1696人。目前,已入住63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81户,同步搬迁户151户,入住率56.64%,预计12底全部实现搬迁入住。安置点现已划拨建房补助资金6305万元,其余上级资金还未完全划拨到位的1458.6333万元,我县已决定由县级财政垫付划拨到农户账上。二是加快推进C、D级危房改造工作。州级下达泸西县“4类重点对象”C、D级危房任务3446户。我县调查“4类重点对象”C、D级危房存量为3515户,其中:C级危房1217户,D级危房2298户。截止至12月1日,我县“4类重点对象”C级危房开工1166户,开工率为95%,竣工795户,竣工率为65%; D级危房开工2300户,开工率为99%,D级危房竣工2022户,竣工率为88%,于12月底全部入住。
(3)认真落实教育扶贫为贫困群众减负。以召开专题家长座谈会、利用政府门户公开网站、致家长的一封信、校讯通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通过“贷免扶补”四种方式,综合实施“助学贷款、学费免除、生活补助、奖优扶先”落实精准教育扶贫工程。一是对经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按每人每年300元标准发放学前教育资助金。二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在享受免除学杂费和免教科书政策外,按照小学每人每学年1000元、初中1250元标准提供生活补助。三是对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照每生每年1500元标准(特殊困难2500元)发放国家助学金。四是实施高校新生入学资助金和奖励制度。对当年考取普通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按录取省内院校每人500元、录取省外院校每人1000元标准发放高校新生入学资助金,帮助解决高校新生入学路费。对当年考入国家“985”和“211”工程院校学生一次性奖励资助3000元。为今年考入高校的困难家庭新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500人。五是动员未升入高中的贫困毕业生到技师学院接受职业教育,县级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1000元/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2500元/生·年生活费补助,并保证毕业后就业率100%,月平均工资4000余元。六是争取到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真情兵装”项目,筹资400万元资助大学生320人,每生5000元,资助高中生1200人,每生2000元。七是加强培训教育促就业。建立县、乡、村三级教育培训服务中心,分层分类对贫困户开展实用技能培训,让每户贫困户至少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今年,已针对贫困人口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56期8200人,“农函大”种植、养殖技术培训30期1180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21期1023人。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3.84 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培训 0.48万人次。
(4)认真落实民生政策增强社会保障。认真落实低保、养老、医疗等补助和救助政策,做到应帮尽帮、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建档立卡家庭百分之百参加城乡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保险,参加社会养老保险。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人员有51848人,剔除死亡等人员后,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为100%,参加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已由财政全额资助参保。全县应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贫困人口为36788人,已参保36788人,参保率达100%。积极推进落实健康扶贫工作,已全部完成对5204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医保系统中的信息标注,贫困人口住院患者可以自动识别享受医保报销倾斜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病住院,在县域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办法,乡镇卫生院报销比例由90%提高到95%,县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由80%提高到85%;大病保险起付线由8000元降至5000元,年度支付限额由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医疗救助和大病兜底工作落实有力,参保患者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及医疗救助报销后,符合转诊转院规范住院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到90%和个人年度支付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医疗费用不超过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政策。剔除死亡、失联人员等人口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51293人,签约覆盖达100%。积极推进农村低保标准与贫困线标准“两线合一”,农村低保3250元/人·年,纳入兜底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差额救助,分三档发放,A档为重点保障户210元/月·人、B档为基本保障户160元/月·人 、C档为一般保障户133元/月·人。农村特困人员,按照每人每月445元的标准实行分散供养救助。因灾造成暂时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按本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的3至6倍发放救助金。失去父母、无人抚养的孤儿,散居供养按每人每月1049元、集中供养按每人每月1749元的标准补助。
(5)加大林业生态扶贫力度提高生态扶贫效益。2017年,全县争取到造林、提升森林质量、推进经济林建设、加强森林保护、加快生态脱贫等多个林业建设项目,投入资金2712万元,新增造林面积18000亩,森林提质增效30000亩,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15000亩,核桃提质增效10000亩,把20.41万亩天然商品林纳入保护,继续加强现有公益林的管护和补偿金的兑现,确保238名生态护林员的管护技术、管护责任工资到位。加大生态资源建设开发力度,着力把林业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发展生态经济。目前,我县完成城市绿化景观提升工程267.6亩,城市面山绿化300亩,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483.34公顷、公园绿地面积达184公顷。黄草洲湿地公园等生态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顺利推进,高原“花园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已经种植核桃约17万亩,挂果面积约3万亩,产值近6000万元。林下经济发展迅速。通过实施林下种植天麻、重楼等中草药,林下养鸡、林下种草养畜、拣拾野生菌等方式助力群众增收。全县农村能源建设计划节柴灶落实到建档立卡贫困户660台。为七个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配置593台太阳能热水器,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配置466台。
5.紧盯扶贫大数据和台帐抓管理、强支撑,脱贫退出有依据
(1)强化大数据平台管理。一是明确管理职责。层层明确大数据平台系统管理职责,建立由县扶贫办牵头抓总、行业部门指导、乡镇具体落实的责任体系,确保此项工作有人管、不脱节。二是强化业务培训。定期举办业务培训,明确政策要求,统一指标口径,使每一名扶贫干部懂政策、精业务。全年共组织培训11场次,参训1297人次。三是横纵结合提高数据质量。横向建立行业部门数据比对专班,强化行业部门职责,定期组织部门比对平台数据;纵向建立系统管理员名录库,加强对县、乡、村三级系统管理员共344人日常管理和业务培训,明确政策要求和工作职责,严把数据质量录入、审核关。四是加强动态管理。把贫困户基础信息采集和政策措施落实作为大数据平台管理的关键内容,不断根据现实情况加强系统数据审核和比对工作,把大数据平台建成贫困数据的“显示屏”,帮扶成效的“监测器”。
(2)规范台账资料。一是制定清单,规范操作流程。整理制定了贫困户、村级、乡(镇)和县级脱贫攻坚档案清单,搜集整理了脱贫攻坚档案部分归档材料样式,下发了《泸西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规范脱贫攻坚工作档案的通知》,为脱贫攻坚档案归档工作提供了指导,完善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文字、图表、声像、数据等各种载体形式档案台帐资料。二是有的放矢,抓实督导培训。做好台账资料归档的培训指导工作,由县扶贫办和县档案局业务骨干组成专项督导组对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台账规范归档工作进行督查指导,逐乡逐村培训,做到统一要求、规范动作。三是示范引领,统一标准要求。县扶贫办组织人员力量,完善规范脱贫攻坚档案模板,通过以点带面方式带动全县各村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档案完整、真实准确。归档工作中统一标准、统一格式、统一盒册、统一要求,并实现四有要求:有档案室、有档案柜、有专职档案管理员、有档案管理规定。做到档案齐全管理规范,全面真实记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全过程,确保每一份信息都有据可查,真实准确,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部门预算编制情况
泸西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2018年部门预算按照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实行综合预算制度,即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反映在预算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旅游政策。引入新公共管理理念,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从严从紧编制预算,严控“三公经费”、会议费等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坚持强化预算管理,强化部门支出绩效责任。
预算单位基本情况
我部门编制纳入2018年部门预算编报的单位共1个,其中:财政全供给单位1个,部分供给单位0个,特殊供给单位0个,自收自支单位0个;财政全供给单位中行政单位1个,参公管理事业单位0个,非参公管理事业单位1个。
截止2017年12月统计,部门在职人员编制12人,其中:行政编制6人,事业编制6人。在职实有16人,其中:财政全供养16人,非财政供养0人。
离退休人员6人,其中:离休0人,退休6人。
车辆编制0辆,实有车辆0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