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13-111827-654
-
发布机构泸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19-08-07
-
时效性有效
泸西县三项举措抓实巡视整改问题“清零”
泸西县坚持把巡视反馈问题的认领和整改,作为打好打赢高质量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激发基层干事创业潜能的重要载体,通过压实整改责任,完善整改措施,优化考评机制,推动彻查彻改、真改实改、全面整改。
一是正向激励,激发村组干部攻坚热情。强化基层一线脱贫干部的激励,把绩效补贴与脱贫攻坚问题整改结合起来,围绕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信访维稳、产业培植、乡村振兴等设置绩效考核目标,制定落实村组干部激励考核制度,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将村和村干部按照考核等次分为“优秀”“好”“一般”三个等次,对年底考核为“优秀”“良好”“一般”的村每年分别给予35000元、30000元、25000元的绩效奖励金。同时,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制度,支持和指导各乡镇村级组织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制定《泸西县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办法》,以当年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纯收入基数的一定比例进行奖励,5万元至10万元的奖励当年经营性纯收入的10%;10万元至20万元的奖励当年经营性纯收入的20%;20万元以上的(含20万元)奖励当年经营性纯收入的30%,切实加强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逆向整顿,夯实脱贫攻坚组织基础。今年4月以来,采取党组织自评、党员群众测评、党(工)委评定“三评”模式,对全县1122个基层党组织进行分类定级,列出“组织动员力弱、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不力、带领致富能力不强、在群众中威信不高、集体经济‘空壳村’,无钱为群众办事服务”等12种表现形式,共评出软弱涣散党组织37个,其中:村(社区)党总支7个。按照“一村一策”、“一支部一方案”要求,实行整顿转化“清单化”管理。建立县、乡两级挂钩联系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机制。新评定的7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总支由1名县级党员领导挂点、1名科级党员干部包村、选派7名第一书记驻村整顿,全方位进行传、帮、带。建立讲真话、用真心、动真情、求真知“四真”谈心机制,安排挂点领导对班子成员进行谈心谈话。同时,将整顿转化工作与支部规范化建设、“明白人带头人”培养、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等相结合,结合整改任务制定整改措施,实行跟踪问效,确保具体问题改到位、不反弹。比如,3月以来,县级组织10个复查组对2018年整顿的10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总支及部分党支部整顿情况进行复查,县委将整顿情况列为各级党组织书记2018年度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帮助开展回头查、横向比,形成凝心聚力抓落实、抓整改的良好氛围。
三是多级联动,压实巡视整改责任。紧扣督促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级行业部门压实脱贫攻坚巡视整改责任,县、乡纪委及村务监督委员会联动开展监督。在县一级,县纪委县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轮流对监督联系县属部门逐个开展集中驻在监督,纪检监察室对联系乡镇开展集中蹲点监督,盯住问题清单,督促整改到位。在乡一级,由乡镇纪委每月随机抽查1个贫困村、2户贫困户,通过检查相关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倒逼乡镇党委、政府整改存在问题、补齐工作短板。在村一级,围绕解决村级监督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着力健全制度,充分释放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作用,推动村组干部进一步务实工作作风、强化责任落实,使问题整改在最基层落实落地。比如,在激发村级监督活力上,授予村务监督委员会谈话提醒权限,对村组干部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中出现的轻微违规违纪问题,在乡镇纪委审核把关确定适用提醒谈话处理后,由村务监督委员会根据情节轻重分别发送III级防范提醒卡、II级预警提醒卡或I级督促提醒卡3类提醒卡进行提醒,开展巡视整改工作以来,共发送提醒卡7张,纠正和处理问题3个。
(截至7月10日,中央第十二巡视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全县认领问题27个,销号20个;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全县认领问题11个,销号8个;预计10月底前销号“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