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预决算与三公经费
  • 索引号
    lxxczj/2025-00253
  • 发布机构
    泸西县财政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5-04-18
  • 时效性
    有效

泸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泸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职能职责

根据《中共泸西县委办公室 泸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泸办发〔2019〕67号)文件精神,泸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承担以下工作职责:

1.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研究拟订市场监督管理有关规范性文件,组织实施质量强县战略、食品药品安全战略和标准化战略。拟订并组织实施有关规划,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 负责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许可。组织实施全县各类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许可等工作。落实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和共享机制,依法公示和共享有关信息,加强信用监管,推动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

3. 负责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组织实施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组织查处重大违法案件,规范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行为。

4. 负责监督管理市场秩序。依法监督管理市场交易、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组织查处价格收费违法违规、不正当竞争、违法直销传销、侵犯商标专利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指导广告业发展,监督管理广告活动;查处无照生产经营和有关无证生产经营行为。指导消费者协会开展消费维权工作。

5. 负责质量管理。拟订并组织实施质量发展的制度措施,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重点工程设备质量监理制度,组织产品质量事故调查,组织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工作,监督管理产品防伪工作。

6. 负责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承担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和监督抽查工作,组织实施质量分级制度、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负责纤维质量监督工作;负责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管理。

7. 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综合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监督工作,监督检查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标准和锅炉环境保护标准的执行情况。

8. 负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建立覆盖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消费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并组织实施,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推动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的机制,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风险监测、核查处置和风险预警、风险交流工作;组织实施特殊食品监督管理;组织协调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重要信息直报制度;承担泸西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日常工作。

9. 负责统一管理计量工作。推行法定计量单位,执行国家计量制度,管理计量器具及量值传递溯源和计量比对工作;规范、监督商品质量和市场计量行为。

10. 负责辖区标准化管理工作。组织推进标准化发展战略;开展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工作;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进开展各级各类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组织推动和监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贯彻实施;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

11. 负责认证认可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认证认可法律法规,宣传认证认可指南、准则、标准;统一监督、管理和协调认证认可工作;负责认证认可的信息通报,指导企事业单位开展认证认可活动;组织实施强制性认证产品的监督, 推动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实施;负责对计量认证、实验室评审认可、产品质检机构审查认可的统一管理;管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资格,依法监管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活动;受理认证认可的投诉和申诉、协助组织查处认证认可违法行为。

12. 负责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负责保护知识产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进知识产权运用。

13. 负责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和保健品安全监督管理。贯彻实施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和保健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职责监督实施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和保健品质量监督管理;组织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和保健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和处置工作;依法承担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和保健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

14. 完成县委和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15. 有关职责分工。

(1)与县公安局的有关职责分工。建立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县公安局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工作衔接机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现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立案或者不予立案的决定。公安机关依法提请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作出检验、鉴定、认定等协助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2)与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的有关职责分工。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负责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后,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负责动植物疫病防控,畜禽屠宰环节、生鲜乳收购环节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两部门要建立食品安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追溯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和工作衔接,形成监管合力。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县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种植养殖生产环节监督管理工作。

(3)与县卫生健康局的有关职责分工。县卫生健康局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会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制定、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县卫生健康局对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组织进行检验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及时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对于得出不安全结论的食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监督管理中发现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应当及时向县卫生健康局提出建议。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县卫生健康局建立重大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相互通报机制和联合处置机制。

(4)与县林业和草原局的有关职责分工。县林业和草原局负责依法可食用陆生野生动物从驯养繁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依法可食用的陆生野生动物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后,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督管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发现的破坏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违法行为或案件线索,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

(5)与县医疗保障局有关职责分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县医疗保障局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和药品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打击涉及药品安全方面的问题,确保群众用药安全和医保基金安全。

(二)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

泸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内设机构14个(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消费者权益保护科、注册许可科、市场规范监督管理科、市场主体监督管理科、价格监督检查科、食品监督管理科、政策法规科、标准质量监督管理科、应急协调科、药械保化监督管理科)。行政编制29名,设局长1名(正科级),副局长4名(副科级)。

泸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派出机构8个,行政编制42名,机构规格副科级,设所长8名(副科级)。其中:向阳市场监督管理所行政编制4名;三塘市场监督管理所行政编制4名;永宁市场监督管理所行政编制4名;午街铺市场监督管理所行政编制5名;金马市场监督管理所行政编制5名;旧城市场监督管理所行政编制5名;白水市场监督管理所行政编制5名,中枢市场监督管理所行政编制10名。2024年12月31日,在职实有人数89名。其中:行政人员64名,机关工人10名,事业人员15名。退休人员58名,遗属人员8名。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29号)。

3.《泸西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方案》(泸政发〔2020〕44号)。

4.《泸西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泸西县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细则的通知》(泸政发〔2022〕40号)。

5.《泸西县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泸财〔2023〕12号)。

6.《泸西县财政局关于印发泸西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泸财〔2022〕19号)。

7.《泸西县财政局关于开展2024年度财政再评价工作的通知》。

8.其他相关资料、文件。

(二)绩效评价方法

根据绩效评价相关要求,结合本次绩效评价的具体情况,为确保绩效评价工作真实可靠,主要通过审阅资料、现场调研、实地评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该项目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系统、科学地反映评价项目综合绩效情况。

1. 审阅资料。收集与部门预算、管理、绩效相关的评价资料,形成绩效评价的基础资料,并对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审阅。包括查阅专项资金申报文件、报表资料、项目管理情况、资金管理情况、自评报告等,对需要现场调查的问题做好记录。

2. 实地评价。绩效评价工作组根据分工,采用资料收集与数据填报、案卷研究、实地调研、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组织开展实地评价。在绩效评价实施过程中,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设计数据收集表格收集评价数据、资料;同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项目的公众满意度、管理人员意见以及评价相关的信息。

3. 内控测评。通过调研,收集部门管理的相关制度并评价其内控健全性,了解部门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流程和关键控制点,测试部门是否建立并执行相应的监控措施,有效控制项目进度、质量,监控资金使用,确保财政资金发挥绩效。初步评价部门内控的有效性,针对关键控制点、潜在风险点设计相关考核指标,识别部门管理和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点。

4. 问卷调查。通过现场调查与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发现问题,寻求完善相关政策的建议,着重对产出和效果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为部门整体支出提供定性与定量评价的依据。

5. 数据分析。依据部门预算申报文件,对照部门实际工作完成内容,评价部门工作的履职情况;依据相关政策文件,部门工作是否按照相关政策、工作计划、工作要求等执行;依据部门预决算资料和凭证,评价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同时,将部门履职情况与工作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判断部门工作目标的实现情况;将部门预期效益与实施效果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开展的问卷调查,评价部门工作开展的预期效果和效益的实现程度。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 评价指标设置。本次绩效评价依据《泸西县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办法》《泸西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等文件相关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从投入、过程、产出、效果四个方面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如下:

一级指标即共性指标4个,包括投入(15分)、过程(20分)、产出(35分)、效果(30分);二级指标7个,包括目标设定、预算配置、预算执行、预算绩效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履职、履职效益;三级指标28个,包括整体绩效目标设定、项目绩效目标设定、预算编制科学性、基本支出保障、重点支出保障率、预算执行率、结转结余变动率、“三公”经费变动率、“三公”经费控制率、政府采购执行率、收入合规、支出合规、管理制度健全性、落实绩效主体责任、整改落实、资料信息报送预决算公开的及时性、资产管理制度健全性、资产管理安全性、固定资产利用率、重点工作办结率、实际完成率、完成及时率、质量达标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或可持续影响、行政效能、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

2. 绩效评价指标分值权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决策、过程、产出、效益四个方面进行构建,确定项目本次绩效评价的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投入15%、过程20%、产出35%、效果30%。

3. 指标解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项目管理流程所包含的“投入—过程—产出—效果”环节为依据,将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决策、过程、产出、效果四个一级指标,并按照针对性、重点性、突出性、效率性要求设置二级指标,细化三级指标,从而形成本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 评分标准。本次评价采用百分制,评价标准是评价人员进行具体打分时依据的定量、定性标准。根据具体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人员根据评价情况对各级指标进行打分,最终得分由各评价指标得分加总得出。根据最终得分情况将评价标准分为四个等级:90(含)—100分为优、80(含)—90分为良、60(含)—80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

(四)绩效评价范围

本次绩效评价对本部门2024年度部门整体支出进行检查评价,涵盖目标设定、预算配置、预算执行、收支管理等方面。

三、绩效评价结论

经绩效评价小组对“投入、过程、产出、效果”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打分,2024年度我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得分98.3分,评价等级为“优”。

四、绩效评价分析

(一)投入指标分析

从综合评价得分看,决策指标满分15分,评价得分14.80分。反映出我部门在绩效目标申报及预算配置方面完成较好。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1.目标设定。目标设定从“整体绩效目标设定、项目绩效目标设定”两方面进行评价。本部门按要求制定了年度预算整体绩效目标,整体绩效目标制定依据充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符合部门“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符合部门制定的中长期实施规划,符合部门年度工作任务,整体绩效目标清晰细化可衡量。绩效目标设立科学合理,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论证和科学合理测算,将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量化的项目,与部门年度的计划数相对应,与本年度部门预算资金相匹配。

2.预算配置。预算配置从“预算编制科学性、基本支出保障、重点支出保障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预算编制与履职目标相匹配,编制依据充分。预算编制与履职目标衔接紧密,预算编制依据充分、数据翔实。基本支出预算能够保障机构正常运转,人员工资、日常公用经费、其他完成部门职能任务必须基本匹配。

(二)过程指标分析

从综合评价得分看,过程指标满分20分,评价得分18.50分。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1. 预算执行。预算执行从预算执行率、结转结余变动率、“三公”经费变动率、“三公”经费控制率、政府采购执行率、收入合规、支出合规七个方面进行评价。根据本部门2024年度部门决算报表反映,本部门2024年度预算数为1925.32万元,支出决算数为1929.23万元,预算完成率为100.20%,累计结余结转资金2.25万元,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数10.93万元,实际支出数12.81万元;政府采购计划金额9.77万元,实际采购金额9.77万元,政府采购执行率为100%。收入、支出没有出现违反财经法规等问题。

2. 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绩效管理从“管理制度健全性、落实绩效主体责任、整改落实,资料、信息报送、预决算公开的及时性”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我部门为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务行为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认真按照财政部门要求开展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综合评价情况看,部门预算管理工作执行较好。

3. 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从“资产管理制度健全性、资产管理安全性、固定资产利用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我部门建立了资产管理制度,并设置了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卡片账,固定资产未存在闲置、浪费等问题。

(三)产出情况分析

项目产出主要从“重点工作办结率、实际完成率、完成及时率、质量达标率”三个方面评价单位职责履职情况。该项满分为35分,得分35分。具体绩效评价产出情况分析如下:

2024年度,泸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达到年初预算绩效目标,圆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泸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全县重点中心工作,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提升监管效能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守牢安全底线,市场主体培育、健康县城食安心专项行动、四大安全、消费维权、“双随机、一公开”等重点工作开展。1.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市场主体提质增量。2.巩固专项行动成果,持续推进健康县城建设。3.增强底线意识,织牢食品安全防护网。4.深化药品监督管理,确保群众用药、用械安全。5.统筹制定监管计划,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四)效益情况分析

从综合评价得分情况看,效果指标满分30分,综合评分30分。一年来,我部门紧紧围绕单位职能职责,圆满完成各项年度工作任务,为促进泸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基础,群众、干部职工满意度较高。同时,年内未发现单位职工出现违法违纪被相关部门处理、处罚情况。

五、部门整体支出绩效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 资金支付进度。截至12月31日支出完成1929.23万元,执行率100%。

2. 部门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数量指标未完成0条。效益指标未完成0条。满意度指标未完成0条。

在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重点反映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预算绩效管理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尤其是事前绩效评价项目数量、资金数额占项目总量和财政支出的比重还不高。二是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出评价对象涉及行业多,项目之间差异性大,目前虽然单位已经设置了共性指标,但真正能体现项目效果的个性指标尚未确立,还不能满足目前工作需要。三是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尚未形成各类预算业务与绩效互为促进的融合机制,仍需逐步探索建立将绩效因素在各项体制、机制和具体预算管理流程完善过程中有效嵌入的工作机制。四是绩效目标与评价质量有待提高。目前绩效目标在填报的过程中还存在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绩效评价质量不高的问题也普遍存在,绩效评价“泛指标化”尤为突出。五是绩效理念还未彻底形成。绩效管理意识不强,没有形成一种绩效行动自觉,而且绩效激励约束作用还不强,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挂钩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二)下一步努力方向及工作措施

新形势下,财政突破发展瓶颈,应对下行压力,重要一条就是更加注重讲效益、求质量,突出财政政策的“提质”要求和“绩效”导向。下一步,重点从以下方面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1. 打牢基础,扎实推进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一是健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先立框架、自上而下、逐年完善、渐成系统的分层建设总体思路,今后逐年在各专项类别下建设项目绩效评价个性指标,逐步形成指标清晰、简单易行、科学标准的绩效指标体系,按照行业类别和科目类别相结合的方式健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绩效目标信息向社会公开。二是推行全程监管。对所有预算项目资金指标下达时,必须同时下达项目绩效目标指标,对用县级资金安排的项目下达资金前,必须上报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并实施跟踪监控。三是扩大绩效管理覆盖面。全面总结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经验,大胆探索,将直达资金及政府债券资金等全部纳入绩效管理。

2. 着眼短板,组织实施重点评价工作,做实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一是强化预算绩效前置审核。继续探索开展重大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扎实推进部门预算绩效目标审核及审核结果应用工作,将预算绩效目标审核、事前评估结果作为预算资金分配、项目立项和政策出台参考依据和必要条件。二是扎实开展绩效评价及部门整体绩效评价。组织单位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坚持问题和结果导向,提高评价工作质量。三是推行绩效目标和预算执行“双监控”。按照年初批复的绩效指标,动态监控预算资金支出和项目运行情况,及时纠偏调整,以点带面,提升财政资金绩效执行监控管理能力。四是做实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强化重点关键环节绩效管理结果应用,对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及整改建议全部反馈项目实施单位,跟踪部门整改情况。

3. 协同推进,强化绩效管理主体责任担当,营造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良好氛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绩效管理工作宣传力度,通过培训、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宣传,努力营造懂绩效、讲绩效、用绩效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增强单位领导的预算绩效管理认识,加强对绩效管理人员的预算绩效操作培训,实现从“让我有绩效”到“我要有绩效”理念转变。

工作措施:一是组织保障得力,责任明确。局党组高度重视绩效评价工作,召开会议,明确提出绩效评价工作总体要求,对评价依据、评价目的、考评对象、方法步骤、工作进度作出具体安排,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科室,将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确保了评价工作组织到位,责任到位,项目到位。二是加强业务指导,确保评价质量。高度重视绩效评价工作,按绩效评价工作要求,及时收集有关资料,在总结以往工作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对各个项目二、三级指标的设置及评分标准的业务指导,反复与各项目单位进行商讨,结合工作实际,科学合理设定指标,以便对项目绩效完成情况进行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对各单位上报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表,认真审核,重点分析未完成绩效目标及指标的原因,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共同努力,保证评价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好。三是执行评价规则,强化评价实效。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和《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及各级绩效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切实履行部门主体责任、确保评价客观真实。

六、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