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预决算与三公经费
  • 索引号
    000014348/2020-02317
  • 发布机构
    泸西县财政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8-01-30
  • 时效性
    有效

泸西县2017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材料(四)

  (2018年1月9日在泸西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泸西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泸西县2017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报告提请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查,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7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下,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财税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政策性减税、主体税种煤炭升级困难和烤烟收购数量减少的不利影响下,紧抓财源建设不放松,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保民生重点,财政预算收支实现稳中有增。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30亿元大关,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全县共完成公共预算总收入135 119万元,为全年预算的100%,比上年完成数增收8 271万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 536万元,为全年预算的100%,比上年完成数增收6 189万元,增长7%。其中:税收收入48 195万元,比上年完成数增长7%;非税收入46 341万元,比上年完成算数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9 957万元,为全年预算的100%,比上年完成数增支17 545万元,增长6%。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94 536万元,上级各项补助收入208 599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 583万元,调入资金5 769万元,政府债券转贷收入6 000万元,收入总计316 48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9 957万元,上解支出6 230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30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2 598万元,为全年预算的100%,比上年完成数减收10 448万元,下降32%;政府性基金支出27 469万元,为全年预算的100%,比上年完成数减支17 197万元,下降39 %。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22 59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8 243元,收入总计30 841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7 469万元,调出资金3 372万元。收支相抵,当年实现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上级补助收入171万元,支出171万元,收支相抵,当年实现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08 403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8%,比上年完成数增收58 848万元,增长118%;社会保险基金支出88 40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88%,比上年完成数增支45 573万元,增长106%。上解上级支出112万元,当年收支结余19 887万元,年末滚存结余72 227万元。

  二、2017年全县财税工作情况

  (一)着力强化收入征管,确保实现逆境增长

  面对政策性减税、主体税种煤炭受转型升级困难和烤烟收购数量减少的不利情况,财税部门凝心聚力,积极应对,努力做大全县财政收入“蛋糕”。一是强化税源征管监控。在预算执行中,完善税源监控分析制度,形成“重点税源时时监测,其他税源适时监测”机制。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合治税工作力度,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有效共享信息资源。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和财政运行分析,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税源的监控分析研判;二是完善收入管理机制,坚持依法治税,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税收专项稽查,查找征管工作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堵塞税收征管中的“跑、冒、滴、漏”现象,确保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三是加大对非税收入成本的调研,合理确定非税收入成本返还比例,切实提高非税收入质量。

  (二)着力调整支出结构,确保民生重点支出

  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努力克服减收因素多、增支压力大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科学调整支出结构,重点保障全县民生重点支出。2017年,全县民生支出227 932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3.54%。

  ——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全年教育支出完成83 92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7.08%,同比增支10 282万元,增长13.96%。其中:安排公用经费4 425万元,家庭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补助3 164万元,营养改善计划资金3 824万元,全县共有    29 317名学生享受生活补助,52 030名学生享受到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提高了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投资5 675万元,新建校舍36 797平方米,下达中小学校校舍维修资金1 702万元,修建校舍6 783平方米。安排资金684万元支持学前教育普及发展,争取上级资金78万元补助12所民办幼儿园购置教学设备。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安排资金220万元改善职业教育教学条件,减免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学杂费165万元,发放高中国家助学金426万元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生活费105万元。

  ——社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 042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2.6%,同比减支2 239万元,下降5.4%。全年共完成养老金支出33 457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是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支付工伤保险金12 230万元、支付生育保险金1 039万元;支付职工医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支出费用28 802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7 299人(其中:城市低保4 197人,农村低保33 102人),支付低保金8 273万元;城乡临时救助1 562人次,发放救助金171万元,医疗救助44 464人次,发放救助金623万元。

  ——医疗卫生事业成效显著。全年累计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6 20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1.68%,同比增支4 560万元,增长14.41%。其中:用于全县基本药物补助572万元,同比增长2.8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3万元,同比增长7.84%;重大公共卫生专项补助525万元,同比下降6.62%;计划生育服务专项补助269万元,同比增长34.23%。

  ——惠农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全县共发放惠农补贴7 200万元。其中:陡坡生态治理补贴260万元,受益农户1 341户;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1 266万元,受益农户12 266户;爱心水窖补助527万元,受益农户1 759户;农机购置补贴660万元,补贴农机2 415台,受益农户2 173户;耕地地力保护资金3 143万元,受益农户84 729户;森林生态效益补贴498万元,受益农户52 160户;水库移民后扶补助747万元,受益农户283户;草原生态奖补资金93万元,受益农户6 683户。

  ——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全面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实施区域扶贫开发与精准脱贫“双轮驱动”。建立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全年累计划拨13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基础建设资金13 424万元、划拨易地扶贫搬迁建房补助资金合计3 506户,金额7 764万元。共整合扶贫资金46 449万元,用于整乡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入户道路、产业扶贫、农业产业全覆盖等。

  (三)着力扶持“三农”建设,确保农村事业健康发展

  全年全县农林水支出42 08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3.58%,比上年减支14 662万元,下降25.84%。

  ——加强农业开发力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完成土地治理项目3项、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1项。完成投资2 769万元。项目覆盖中枢、金马2乡镇3个村民委员会,建成高标准农田1.17万亩,田间排灌沟渠87条33.58千米,田间道路51条43.25千米,安装喷滴灌管网229.88千米,滴灌带594千米;产业化经营项目发展红心猕猴桃种植500亩,补助资金165万元,将带动项目区群众增收200万元。

  ——加快现代农业进程。2017年完成实施2016年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蔬菜产业项目1个,建成蔬菜基地4 400亩,完成投资992万元。建成田间排灌沟渠22条6.057千米,田间机耕路12条3.49千米,水池11个,铺设PE引水管网4.429千米,钢架大棚200亩,工厂化育苗棚12亩。

  ——加大农村改革步伐。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920万元,整合用于全县20个村民小组活动室及活动场所建设。安排财政奖补资金750万元,建设美丽乡村3个,用于道路、活动场(室)、环卫设施及村容美化亮化等建设,受益农户8 675户32 645人。

  (四)着力推进重点项目,确保财源建设稳步推进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力支持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一方面加大对上级财政的沟通协调力度,争取上级财政的最大支持;另一方面对全县的重点项目认真分析认证,通过项目库积极上报。全年共争取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111 44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103 197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8 243万元),比上年同期完成数97 132万元增加14 308万元,同比增长14.73%,突破10亿元大关。

  ——加大项目资金拨付力度。拨付项目前期费4 183万元,推动泸弥(二期)、石泸、召泸高速公路建设。融资13.37亿元,用于新一中建设、城子古村、林业生态园建设、面山绿化、白水塘和和乐引水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加大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力度。拨付资金480万元,用于中小微企业培育扶持;拨付资金15万元,用于工业企业扩销促产奖励;拨付资金205万元,用于新建达规企业奖励。发放企业贷款资金14 026万元,其中:贷免扶补贷款6 789万元,小额担保贷款4 667万元,劳动密集型贷款2 570万元,累计为企业贴息1 050万元。

  ——加大 PPP项目建设力度。以县中医医院迁建及扩建PPP项目被评为财政部第二批示范项目为标准,一方面积极申报泸西县黄草洲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40 879万元,目前该项目已落地。另一方面则申报县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项目,目前该项目处于准备阶段,预计2018年3月完成准备阶段工作。

  (五)着力推动财政改革,确保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全面推行全口径预算编制。为切实增强部门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需把本单位的非税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等全部编入年初预算,支出按“政府预算分类”和“部门预算经济分类”两套科目进行编制。

  ——加强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公务卡结算改革。全县纳入公务卡结算改革的单位321家,办理公务卡8 562人,全年通过公务卡报销费用3 229万元。二是加强银行账户管理。按照 “统一管理、统一开户、统一核算、统一审批”要求,我县共撤销、归并银行账户54个,保留账户14个,通过银行账户管理有效监控财政资金运行。三是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建设。通过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监控到财政授权支付资金27 110笔98 763万元,预警监控支付2 010笔11 232万元,有效防范了财政资金风险。

  ——大力清理盘活存量资金。建立动态跟踪监控分析制度,对符合存量资金政策规定应收回的存量资金,坚决收回。2017年全县财政共清理收回存量资金20 424万元,清理盘活的财政存量资金全部用于民生重点支出。

  ——进一步完善预决算公开。全县所有单位(除涉密单位外),共有69个部门183家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网站向社会进行公开。公开了本级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提高了预决算的透明度。

  ——全力压缩“三公”经费。按照“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原则,对效益不理想的财政资金进行清理压缩,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全年共压缩“三公”经费76万元,同比下降6%。

  ——扎实抓好审计整改意见落实。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明确整改责任,确保整改落地。对审计问题涉及的有关部门,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重点进行跟踪问效,完善审计结果运用的长效机制。

  ——强化政府债务管理。积极制定债务预算管理办法,将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积极向省财政厅争取债券置换资金,对到期债券进行置换,切实降低财政风险。全年共争取债券置换资金7 300万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及代表委员们加强监督、有力指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以及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财政工作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薄弱。税收受政策性减税和主体税种煤炭转型升级慢的影响,增长困难,要完成收入目标任务,只能靠非税收入来支撑,导致收入质量不高。二是刚性支出增长迅猛。各种增资、脱贫攻坚、保民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配套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支出需求增长较快,特别是八项支出年均要求增长20%以上,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实现财政平衡任务更加艰巨。三是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还需加强。在支出执行中,严格按照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执行的力度还不够,财政支出结构也还有待进一步优化。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三、2018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18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之年,做好全县财政改革发展工作,意义重大。

  2018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州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目标,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硬化预算约束,公开财政信息,确保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的落实,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预算编制原则: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坚持依法理财、统筹兼顾,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民生;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深入推进中期财政规划和部门滚动规划管理,增强绩效评价与预算分配挂钩制度,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强化预算执行监督,严肃财政纪律,硬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透明度。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及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2018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草案)安排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拟安排100 208万元,比上年快报数增长6%;支出拟安排217 097万元,剔除上级上年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03 197万元,当年县本级财力安排数同比增长5%。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 20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96 994万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00万元、调入资金26 013万元,当年可用财力223 515万元。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7 097万元,上解支出6 418万元相减,当年实现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38 220万元,比上年快报数增长7%;支出安排12 207万元,比上年快报数下降60%。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基金预算收入38 220万元,与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 207万元和调出资金26 013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用于平衡预算)相减,当年实现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当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均为0,主要原因是:我县国有企业几经改制后,现仅存唯一一家国有企业泸西县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只负责军供及储备粮经营管理,且该企业原有人员在改制时身份已置换为社会人,因此,无法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上年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71万元,主要是省级补助圭山煤矿的“三供一业”补助支出。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79 923万元,较上年快报数下降26%,支出拟安排79 039万元,较上年快报数下降11%,当年收支结余884万元,年末滚存结余73 111万元。

  (五)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草案

  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全县纳入债务管理系统内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23 363万元,其中:一般债务31 254万元,专项债务92 109万元。2018年度到期债务为2 918万元,逾期债务27万元。本年安排6 617万元用于政府债券转贷付息,已向上级财政部门申报债券置换资金2 889万元,用于对2018年到期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置换,其余不足部分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34、35条规定,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汇报,争取国家继续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来进行置换。

  四、2018年财税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8年,财税部门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严格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紧紧围绕中央、省、州对财税改革的总体部署,强化使命担当,忠实履行职责,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服务。

  (一)科学组织财政收入,逐步扩大财力规模

  一是依法加强重点税源、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地区的监管,实时掌握税源增减变化情况,做到收入管理到位、纳税服务到位,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二是依法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加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税收专项稽查,查找征管漏洞和薄弱环节,堵塞税收征管中的“跑、冒、滴、漏”现象。三是依法征税。越是在收入困难的情况下,越要不折不扣严格依法征税,切实维护《税法》尊严。四是加大非税收入清缴力度。要协同国土、公安等部门,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征管办法,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做到应收尽收。

  (二)健全预算绩效约束机制,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

  一是按照“严格绩效,突出责任,责权一致”的要求,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促进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分配和行政问责挂钩,对绩效评价结果不好、效益不理想的项目资金,下年度不再进行预算安排,将资金调整用于改善民生上; 二是要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在保障工资的正常发放、政府履行职能、机构有效运转的基础上,逐渐向“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公共卫生、扶贫、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倾斜,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能力;三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勤俭节约的方针,切实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格“三公”经费管理,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将更多的财力用于保障重点领域特别是民生支出方面。

  (三)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强化财源培植

  一是抓住我州“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这一重要战略机遇,做好全县重点项目的包装和申报工作,力争取得上级的大力支持;二是在财税政策上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引进项目,促进项目早日竣工投产,以项目促进财政增收,拉动经济发展;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公私合营等方式,加快推进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本的融合,撬动社会金融资本,让中小企业做大做强,逐步成为我县经济支柱之一,切实解决财源不稳问题;四是打造以阿庐古洞、黄草洲湿地公园、高原足球训练基地、吾者温泉、东方玫瑰谷、城子古村等为龙头的精品旅游项目,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财源结构。

  (四)持续深化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服务职能

  严格按照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现行财税体制,重点抓好以下改革:一是继续深化全口径预算管理。将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进一步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全口径预算体系。二是继续硬化预算执行管理。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人代会批准通过的预算执行,需追加的事项须经过人大常委会批准方可执行。三是进一步加强财政存量资金管理。一般公共预算结转超过两年的资金一律收回预算。严格规范财政专户管理。加快盘活存量资金的预算执行,防止资金发生“二次沉淀”,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大力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快推广PPP模式,全力抓好 PPP项目落地工作。五是着力打造透明预算。继续推进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以及“三公”经费公开,创新预决算公开机制,按照群众能看懂、社会能监督的要求,拓宽公开渠道,丰富公开方式。

  (五)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竭力维护政府信誉

  一是全力争取国务院批准锁定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积极争取债券置换资金,用于到期债务的置换工作,有效降低财政风险;二是充分利用过渡期内可以举债的保障性住房、公路、水利、土地储备等政策,千方百计筹措在建项目建设资金;三是建立政府偿债保障机制,合理安排偿债资金,通过处置出让资产、盘活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政府债券置换等方式偿还政府债务,认真履行偿债责任,努力维护政府信誉。

  各位代表,2018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而光荣,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开拓创新,知难而进,奋力拼搏,更加扎实认真地做好2018年的各项财政工作,为“建设高原花园城市,推动泸西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附件【1.docx
附件【2.docx
附件【3.docx
附件【4.docx
附件【6.xls
附件【泸西县2018年度政府预算公开目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