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预决算与三公经费
  • 索引号
    000014348/2020-02317
  • 发布机构
    泸西县公安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7-10-20
  • 时效性
    有效

泸西县公安部门2016年部门决算公开情况说明

  一、部门(单位)情况

  (一)基本情况

  1.部门职能

  一)、部门职能: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是国家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机关,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预防、制止、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职责。承担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职能。

  (二)、机构情况:科局级,泸西县公安局内设22个机构,其中:综合机构3个、执法勤务机构7个、派出所9个、拘押收教场所3个。

  (三)、人员情况:核定编制248人;实有在职人员354人,其中:行政人员338人、工勤人员16人;离退休人员48人,其中:离休人员1人,退休人员48人;遗属人员11人。

  (二)当年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

  1、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统筹兼顾、把握主动,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1)强化风险防控能力。针对突发事件、重大涉稳事件、重大敏感节点,泸西公安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坚持问题导向,抓实工作措施,将“情报中心”科技手段和传统手段有机结合,适时开展情报研判专题、跟踪研判,深入挖掘情报信息,全面掌握预警性、内幕性、行动性情报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妥善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稳控了一批重点人员。在全国“两会”、清明节等敏感节点,对全县64名重点上访人员开展了重点人员每日研判,共形成“泸西公安情报研判简报专刊”30期;对政府提供的线索进行排查,对“1.08”、“晏和银等人非访”等2起情报专案线索进行搜集,妥善稳控了泸西县代课教师欲进京上访事件,实现了全国“两会”等重大节日“零非访”。通过强化“风险防控”,积极协调,妥善解决了旧城镇“小松地”煤矿拖欠工人工资、泸源中学学生打架、三塘中学学生意外死亡、泸西县人民医院医疗纠纷及旧城镇“小松地”煤矿股权转让债务纠纷等事件。

  (2)强化情报信息的搜集上报。针对突发事件、重大涉稳事件、重大敏感节点,泸西公安积极做好涉稳动态排查、情报信息分析上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网络舆情引导等工作。 2016年来,共收集上报情报信息902条,整理上报《泸西公安信息快报》178条、《泸西公安舆情快报》15条。

  (3)强化安全保卫工作。今年以来,泸西县公安局共参与各类安全保卫40余次,圆满完成了“两节”、“两会”、 中国共产党泸西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全国青少年U19U17男子足球联赛、心洞音乐节、2016中超俱乐部精英梯队联赛、高考、省州领导调研等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

  2、以“社会稳定”为目标,立足本职、注重实效,打防管控能力进一步夯实。

  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泸西县公安局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加强源头预防、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努力提升打防管控能力,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反恐维稳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全州“反恐十项重点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严打暴恐、斩断通道、切断链条”目标,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一是抓好《反恐怖主义法》的学习贯彻。充分履行好县反恐办职能作用,于3月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反恐怖主义法》的学习贯彻宣传启动仪式;6月初,举办《反恐怖主义法》知识问答竞赛,充分调动了各反恐成员单位和广泛人民群众的参与,营造全民反恐工作氛围;二是做好关注人员服务返乡工作。对与我县旧城镇居民钱正飞结婚并在泸西生活的关注人员吐热妮萨•塞麦提,我局在做好“四见”、“四知”、“五必须”、“十查”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与旧城镇人民政府沟通协调,成立动态管控工作组,密切关注其社交往来、活动轨迹,并适时开展服务返乡工作。经努力,关注人员吐热妮萨•塞麦提于今年2月11日,乘飞机返回新疆原籍;三是强化应急处突拉练推演。组织全局11个应急处置单元进行大规模应急推演2次、拉练10次,有效检验了指挥调度、警力拉动、协同作战能力;四是营造全民反恐氛围。深入开展反恐知识进家庭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广场的“五进”活动,做到家庭社区有手册、单位有展板、企业有传单、学校有讲座、广场有活动。通过“五进”活动深入开展,群众的识恐、防控、反恐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反恐怖人民战争的群众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夯实。

  (2)刑事犯罪得到从重打击。2016年(具体时间:2015年11月21日至2016年11月20日),全县共立各类刑事案件1617起(补立年前案件215起),破获981起(其中破获年前案件457起,现案350起,协破136起,经侦破案38起),综合破案率为60.66%,完成州局下达破案任务数(950起)的103.26%,排列全州前列。立案与去年同期(立1843起)相比减少226起,下降12.26%;破案绝对数与去年同期(981起)相比持平,共抓获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467人,批捕358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86人,起诉217件362人,抓获网上在逃人员87名,其中本省外地在逃人员29名,外省在逃人员15名,本地在逃人员43名,完成州局下达追讨任务数(前三年抓获平均数78人)的111.53%,顺利抓获省厅限时督捕在逃人员2人。

  一是竭力侦破重大恶性案件。按照“命案必破”和“两高一低”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刑侦大队主力军的职能和作用。全县共立命案12起,破12起,实现命案全破的目标,特别是成功破获“11.28”方船波故意杀人案、李汝洪故意杀人案、武光明故意杀人案和“10.5”故意杀人案等影响重大案件;立绑架案2起,破2起,成功侦破了“3.05”杨雪鹭被绑架案和“4.25”王文兴被绑架案,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及时消除了社会影响。立故意伤害案72起(补立年前案件13起),与去年同期(88起)相比下降18.18%,破78起(破年前案件31起,协破7起),综合破案率为108.33%。

  二是严打“两抢一盗”等侵财性犯罪。以严厉打击“盗抢骗”专项行动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为切入点,多措并举严打多发性侵财犯罪活动。2016年以来全县共立侵财案件1357起,立案占全部刑事案件总数的83.92%,破681起(含协破114起),破案率50.18%,破案数占全部破获刑事案件总数的69.41%,成功打掉侵财犯罪团伙3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96人,追回现金20万余元、摩托车123辆、电动车38辆、手机及首饰若干,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达500余万元,有效遏制了我县“两抢一盗”案件的发案势头,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取得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双赢的局面。

  三是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工作。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上,泸西县公安局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的方针,今年来,成功打掉以陈龙林为首的恶势力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团伙成员12名,破获非法拘禁、故意伤害、开设赌场和故意毁坏案件4起,及时消除社会影响。

  (3)经济犯罪得到有效遏制。2016年,共立各类经济犯罪案件47起,破案38起,涉案金额11794.09万元,挽回损失1275.01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51名,刑事拘留46名,逮捕 26人,取保候审7人,移送起诉38件31名,完成州局下达破案任务数的100%,完成州局目标任务。与去年同期立53、破40相比,立案下降11.32%、破案下降5%。全力侦破了高高洪光特大合同诈骗案及冯彦周、乔彦波、张艳新、吴剑、赵中宝等等重大非法经营案等一大批重特大经济犯罪案件,有力地维护了泸西经济社会的稳定,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4)社会面治安问题得到强力整治。2016年,泸西县公安局持续开展“扫黄禁赌”、“缉枪治爆”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突出社会治安问题,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一年来,共受理治安案件322起,查处335起。

  (5)“禁毒”专项行动得以纵深推进。2016年,共查破毒品案件41起,其中零星贩毒案件40起、无主毒品案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1名,缴获毒品可疑物5304.27克,其中海洛因13.45克,冰毒5290.82克,在情报中心的支持配合下,利用DISA系统破获州级目标案件一起。共收戒吸毒人员211名,其中强制隔离戒毒114名,社区戒毒62名,社区康复35名。

  (6)严厉整治“三个秩序”,提升社会治理工作成效。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公安局突出重点、注重社会治理工作措施、模式的探索创新,强化对“矿山秩序、信访秩序、民间借贷秩序”等“三个秩序”的整治,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有效维护了全县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一是重点整治“信访秩序”。今年5月3日,涉嫌寻衅滋事的田某某、芶某某,一审被判处四年零九个月的有期徒刑;朱某某、尚某某夫妇已移交检察院提起公诉;全县化解信访积案17件,化解率达27.87%;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泸西县有力维护了正常的信访秩序,2015年进京“非访”与2014年相比较下降了70%,2016年,未发生进京“非访”案事件。二是突出整治“矿山秩序”。全年共对煤矿区开展动态巡查,出动巡查车辆280余辆次,出动巡查人员2900余人次,巡查坐落906处次,共进行了7次大规模的整治,共填埋无证煤窑矿井6口、政府公告关闭矿井9口,办理盗窃国家矿产资源案件1起,治安拘留2人。共查处矿区涉赌案件9起,卖淫嫖娼案件4起8人,治安拘留2人、罚款处理6人。排查化解“小松地”煤矿股权转让债务纠纷等5起涉矿矛盾纠纷;三是强力整治“民间借贷秩序”。公安局成立整治“民间借贷秩序”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强化与检察机关、人民法院的沟通、交流及相关的法律研究,统一相关犯罪标准、证据标准。目前,共摸排出典当公司1家,小额信贷公司3家,投资公司38家;已依法对1家涉嫌非法集资的公司立案侦查。

  (7)交通、消防安全秩序得到进一步巩固。一是道路交通安全方面。2016年,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3364起,造成32人死亡,180人受伤,直接经济财产损失64.23万元。其中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34起,共造成死亡32人,受伤19人,经济损失8.31万元;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3330起,受伤161人,直接经济财产损失55.92万元。四项指数与去年同期(事故起数2689起,造成49人死亡,20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64.29万元)相比呈一升三降趋势,事故次数上升25.10%,死亡人数下降34.69%,受伤人数下降10.89%,直接财产损失下降0.10%。二是消防安全方面。2016年,共接警241起,出动车辆抢救被困人员55人,疏散人员524人,抢救财产价值298.7万元。扑救火灾163起(含登记类103起),无人员伤亡,直接财产损失118.6万元。检查各类社会单位3051家次,发现火灾隐患5148处,督促整改火灾隐患5144处,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2902份,罚款55.78万元。责令“三停”13家,临时查封6家,有效预防和遏制了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全县火灾形势稳定。

  (8)网络安全得到进一步夯实。2016年,巡查发现涉及我县互联网舆情信息240条,被省公安厅网安总队采用舆情信息713条,公安部十一局采用25条;对全县38家网吧进行不定期随机检查,检查中发现有12家网吧未落实实名上网登记制度。

  (9)维稳源头管控得到进一步强化。一是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的管理工作。按照“突出重点、明确责任、集中清理、全面整治”的原则,共清理出租房屋2644户,注销135户;清理流动人口9250人,新登记3861人,修改信息9250条,注销已流出我县的流动人口信息1121条,办理居住证9250份。二是进一步强化重点人口管理。对列管的360人中全面推行重点人员风险评估和分色预警,对居无固定住所,长期浪迹社会,不能掌握现实表现的14人确定为高风险级别管理,346人确定为一般风险级别管理,立足动态管控,开展交心谈心活动。三是认真落实精神病人管控。深入开展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梳理排查工作,共排查精神病人791人,其中重性精神病人59人,作过精神病鉴定的10人(已录入全国重性精神病人管理信息系统),肇事肇祸精神病人20人(都已录入治安重点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一个不遗、一个不漏”,全面掌握。四是强化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泸西县公安局始终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优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共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612起,化解2591起。

  (10)服务群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是强化窗口服务工作。2016年,泸西县公安局户政窗口为群众办理临时居民身份证5600份,审核二代证制证信息39161条;出入境管理窗口共受理出国(境)证件5850人次;交警大队车管所共为群众办理机动车业务33712份、驾驶证业务12735份,电动自行车注册登记业务925份,窗口服务工作做到了热情周到、及时高效,无因服务态度不好受群众投诉的现象发生;二是严格接处警工作,及时受理群众求助。2016年来,共处警12618起,调解民事纠纷2362起,受理公民求助3452起,救助群众1201人次。

  3、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弘扬正气、提升能力,高位推进警察职业文化建设。

  (1)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组织保障。一是抓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委班子成员职责分工明确,严格落实考核责任制、工作AB角制等相关制度,形成了既分工又协作的良好工作氛围。在人事安排、资金调拨等重大事项上,坚持集体研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二是强化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坚持每月一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不断强化领导干部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同时,建立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制度,使领导干部真正树立法治思维;三是注重干部培养。提拔正科级领导干部15人、副科级领导干部3人;调整科级领导干部9人;选派8名科级干部到乡镇挂职党委副书记;推荐4名领导干部到外县、外单位任职;调整科级领导干部10人,13名科级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组织民警到各部门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全面掌握如文学、艺术、公安业务、矛盾调处和信息化等方面人才信息,进行综合归类,建立人才档案,为局党委干部人才使用,提供参考依据;四是强化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全局17个党支部365名党员民警,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开展了“9+1”学习、“三会一课”、承诺践诺、“党员活动日”、党员积分管理等,进一步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水平,不断强化领导干部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目前,全局共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活动10次,开展各类集中学习100余次,开展讲党课30余次。五是星级量化倒逼工作成效。以“队伍建设、1151工作、业务工作、实战训练、创新管理”五大类为考核项目,实行每月“一考核、一授星、一公示”的模式,不断完善对全局近30个部门及全局民警的专项考核档案,以“精英星”作为对部门和民警的综合评价,有效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目前,共颁发“精英星”47颗、扣减21颗。

  (2)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弘扬正气,打造阳光、亲民警队。目前,我局与西部开发报、红河日报社、泸西报社等媒体建立了常态化合作机制;以校园为切入点,印制并发放涵盖消防、交通、禁毒、防拐卖、反恐防暴等安全常识的《小手牵大手—警校互联创平安评价手册》40000余册,分发至全县39000名小学生手中,与家庭、学校建立了良性互动;对全局29个部门379名民警建立专项考核档案,将每月表现优异的民警和部门选入“光荣榜”进行公示,“推优树典”工作常态化,2016年共制作光荣榜9期,宣传先进部门9个,先进个人9名;制作了打防管控视频17部,形象纪录微视5部,普法说唱MV1部,禁毒题材微电影1部,“以最质朴的人情,唤起真我本性”为主题拍摄制作了泸西县公安局第二部微电影《重生》;5月至7月,开展了第一届泸西县公安局 “最美警嫂”评选活动,通过网络评选,制作宣传影视片、官方微信微博等方式广泛宣传,让警嫂走进广大群众的精神世界,感受民警真实生活的酸甜苦辣;6月,邀请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相关领导和部分教师、学生和群众代表100余人,举办“泸西警察故事”讲演比赛;8月,在户外办公区域,按照思想政治、职业文化、业务工作等8大板块搭建大型展示长廊,将文化长廊内涵继续延伸至每一处办公环境。

  (3)构建“大培训”工作格局,提升能力,打造有能力、有素质的职业警队。本着民警能力素质提升的目的,提出“逢训必考”的要求,制定《泸西县公安局2016年度教育训练计划》,将训练考核常态化,倒逼民警增强学习意识,提高自身能力。今年来,邀请云南警官学院教授、红河日报社主编进行了《反恐怖主义法》《刑法修正案(九)》及新闻信息内外宣写作等专题培训;开展了为期20天的警务实战训练活动“金鹰送教”活动;进行了内宣写作、刑侦、治安、禁毒、国保等方面工作培训6期,培训民警690余人次,极大地提升民警个人能力和素质;针对全省公安机关实战化训练推动年的总体安排部署和警务实战训练要求,自5月30日起,举办为期两月的警务实战培训班,全局各部门300余名在职在编民警参加了手枪操作、警组协同、警械等科目的轮训。

  (4)完善“从优待警”工作制度,凝心聚力,提振公安队伍新士气。在做好工作之余,主动关心民警家庭,解除民警的后顾之忧,定期开展丰富警体文化活动,使民警能够“安安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一是增大民警家庭帮扶力度。由公安局统一协调帮民警、职工的子女进行入托(机关幼儿园、中枢镇幼儿园)入学(建设小学、中枢小学)学习报名,帮民警解决家庭实际困难,让民警切实感受到局党委的关心,安心努力工作;二是全面落实“从优待警”制度。全面落实民警及直系亲属生病、亡故看望慰问制度,今年来,共慰问民警职工120人次,发放慰问金3.5万元;邀请开远五九医院对全局民警、职工、离退休人员和辅警500余人进行了体检;三是足球活动彰显公安本色。年内先后举办了第二届“金鹰杯”五人制足球赛和“泸西公安杯”5人制足球邀请赛,通过比赛,让民警缓解压力、陶冶情操、展现自我,感受到职业文化的魅力,也向社会各界广泛展示了公安工作成果。

  4、着力打造“大刑侦”格局,创新发展思路、夯实案侦基础,全面提升破案攻坚能力。

  以公安部“合成战、科技战、信息战、证据战”四战工作目标为引领,按照“创建科学指挥、合成作战、现场必勘、专业研判、分类侦查和准确办案”的打击犯罪新机制,着力基础工作,全面提升破案攻坚能力。一是稳步推进实施“一长四必”工作:在“一长四必”工作中,我县在全州率先推进“一长四必”现场勘验新机制,共录入现场勘验信息1080份,录入率98.9%(现场勘验信息系统中,“十类案件”勘验录入290份,录入率达386.67%),上报州局指纹库捺印指纹2215份(其中,录入警综平台刑事嫌疑人指纹采集完成率达98.4%,录入警综平台行政违法人指纹采集完成率达100%),录入前科人员DNA信息421份,完成进度的105.25%。各办案派出所虽然指定了专门的刑事技术民警,但按“一长四必”的工作要求,技术民警实战经验困乏,造成技术人员现场痕迹物证的发现率、提取率、鉴定率偏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提高采集发现能力。在推进“一长四必”工作中我县率先投资8余万元建立了新型现代化的法医解剖室(解剖台),投资12万余元对技术理化、痕迹实验区进行建设和改造,投资10万余元购置现场勘验设备发放至各派出所,投资8余万建立全州首家一级物证室,全面提升了全局刑事科学技术的采集和运用水平,为侦查破案提供坚强的刑事技术保证。二是建立刑侦业务培训机制。共组织全局相关民警的刑侦业务培训7期,其中“一长四必”相关刑事技术业务培训6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办培训1期,每期培训人数达40余人,培训结束刑侦大队跟踪问效,其次积极选派刑侦民警外出参加相关业务培训,以专门培训、跟班学习、专案历练多种形式来提高参训人员能力素养,其中4名技术人员选派到省、州跟班学习,1名侦查民警到州局参与侦办专案,2名情报民警到州局专题培训,6名侦查民警到省厅专题培训,1名大队领导远赴上海学习。通过老民警与新民警之间“带、帮、教”的方式,使刑侦队伍形成良性的年龄梯度,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动力,达到推动刑事侦查工作的长远发展。三是建立刑侦专业人才库。为推进我县“大刑侦”格局向纵深发展,按照刑侦工作需要,在全局建立了案件现场勘查、情报信息研判、案件侦查、案件审讯、抓捕追逃等五个人才库共计42人为刑侦专业人才,为刑事侦查工作的长远发展分类培养储备了人才资源。四是建立办案部门的畅通机制。整合了刑侦大队情报技术优势和派出所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建立以侦查需求为导向的“两会一好(会破案、会办案、办好案)”合成作战机制,按照“大案同步上案快侦快破、小案按需上案多元化侦破”的原则,发生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和其他重大案件的,刑侦、刑事技术、情报中心、网安、宣传和属地派出所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按要求和流程开展案件处置和侦查工作,特别在近期侦办的重特大案件上,已初步形成多警种、多部门同步上案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攻坚克难能力,快侦快破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严重暴力案件,全力攻坚命案和具有较大影响的刑事案件。

  5、着力构建“大情报”格局,采集数据、整合资源,全面扩大情报信息服务实战的能力。

  (1)强化社会面数据采集,整合社会资源。全面对涉及城建、工商、教育等二十余个社会行业及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管理、重点人员管理等20余项公安业务工作数据进行采集,2016年,共采集基础数据1200余万条,采集手机8831部,采集通讯数据695万余条。

  (2)创新社会管理,整合民间视频资源。组织民警对中枢城区社会面监控进行排查登记,并在“平安城市”监控平台地图中标注,弥补了城市监控的不足。截至目前,共登记、标注辖区社会面监控点信息381个、摄像头639个。

  (3)积极主动服务打击工作。2016年,情报中心共对140起刑事案件上案研判,对1300余个嫌疑号码开展通讯分析,发布情报研判指令16期,协助办案部门抓获犯罪嫌疑人180人,追回被盗摩托车80辆,协破案件414件。

  二、收入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收入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2016年预算收入数为4460.37万元,决算收入数为7899.40万元,增长77.11%,原因人员经费和省州上级经费增加投入。2016年预算支出数为4460.37万元,决算支出数为7869.75万元,增长76.44%,原因为人员经费和省州上级经费支出增加。

  (二)收入支出执行情况

  收入情况:

  2016年收入102,338,011.34元, 其中财政拨款收入95,643,921.81元,其他收入6,694,089.53元。

  支出情况:

  2016年支出99,885,302.86元,其中基本支出84,320,673.99元,项目支出15,564,628.87元。

  (1)“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三公经费支出2,624,594.19元,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2,522,688.19元,招待费101,906.00元。

  (三)年末结转和结余情况

  2016年单位结余资金为13,566,459.89元,其中基本支出结余为:10,935,816.43元,项目支出结余为:2,630,643.46元。

  三、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年末部门(单位)资产、负债基本情况,与上年度对比情况,包括增减绝对值与幅度,增减变动主要原因(可用柱形图或折线图)。

  (二)资产负债对比分析

  我局2016年末总资产为174,577,778.18元,负债合计8,711,375.96元,资产负债率为2.7%。

  四、本年度部门决算等财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本部门(单位)财务管理、决算组织、编报、审核情况。本部门严格按照《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管好用好各项资金。按期做好部门预决算工作。

  (二)本部门(单位)决算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按规定批复决算工作开展情况。按有关规定公布预决算工作,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认真履行批复决算工作

  (三)对部门(单位)决算管理及报表设计的意见建

  进一步学习部门预决算相关知识。



附件【泸西县公安局.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