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预决算与三公经费
  • 索引号
    000014348/2020-04152
  • 发布机构
    泸西县财政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0-11-19
  • 时效性
    有效

泸西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农经站2019年2019年泸西县村集体经济产业扶持全覆盖项目自评报告

  2019年泸西县村集体经济产业扶持全覆盖项目

  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简介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种业发展。相继颁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和《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国办发〔2012〕59号),意见指出要结合我国种业发展形势,积极推动科企合作,促进种子企业做强做大,探索商业化育种新机制,进一步强化种业基础性、公益性、先进引导性环节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围绕着提升我国农作物种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种子生产能力、市场监管能力,重点加强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创新、品种审定区域试验、植物新品种测试和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等方面的项目储备。农业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启动2017年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重点开展优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基地项目、品种测试项目、制(繁)种基地项目等,支持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作物种子(种苗)生产基地建设。云南省是我国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泸西县又是云南省花卉生产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本项目的实施不仅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及农业部关于农作物产业结构的部署,同时可提高当地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泸西乃至云南省、全国花卉产业发展。

  云南省政府高度重视花卉产业发展,大力推动自主研发花卉新品种,在生产技术研究方面,已制定各类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60项,部分关键环节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泸西县的花卉产业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通过本项目建设,落实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提高玫瑰鲜切花生产能力、无土种植创新能力,对促进花卉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省(红河)现代花卉产业园区位于红河州北部,北连昆明、东接文山、西邻玉溪,区位优势明显,隶属滇中一小时城市圈规划范围,泸西通用机场已经开工建设,交通条件便捷;园区乡镇公路全部实现硬化,村委会全部通公路,形成了四面辐射的交通网络和较为完善的公路交通体系,交通十分便利;水、电、网、气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云南省(红河)现代花卉产业园区泸西片区,主要包括泸西县金马镇、白水镇,园区面积4万亩,花卉产业已成为该区域的新兴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泸西片区属于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气候区域,水源充足,较为适宜花卉周年种植和稳健生长。2017年3月3日召开园区启动大会,正式启动园区建设工作。截至目前,泸西片区已有缤纷园艺有限公司、云南省花卉研究所、云南省花卉技术培训推广中心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入驻,其中花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规划用地300余亩,现已完成30000㎡大棚建设。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白水镇,花卉是泸西县在建设高原花园城市中培植起来的一大特色产业。泸西县水资源丰富,一江五河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地表水,一批各类型水库、水窖和纵横交错的地下暗流,更为当地花卉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此外,泸西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47毫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132.1.3%,全县水利化程度达65%。泸西地处低纬度高原,热量垂直分布差异明显,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温带立体气候共存,受海拔高差和地形复杂影响,因此形成了冷凉、温和、温热、燥热4种类型。气候特点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5.2℃,年均相对湿度75%,年均无霜期近273天,年均日照2122小时。独特的气候资源,成为花卉生产的必备条件,为泸西发展花卉产业提供了优势,为本项目建设和运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绩效总目标

  建设泸西县玫瑰鲜切花无土种植示范基地。建设7104平方米钢架薄膜温室大棚(总长度148米,总宽度48米,标准8米跨6连拱整体温室大棚)及配套设施,包括大棚骨架、薄膜、内遮阳、内保温、防虫网和加温降温设施设备等。

  2.项目绩效阶段性目标

  2019年完成泸西县玫瑰鲜切花无土种植示范基地基础建设、沟渠道路铺设、大棚骨架安装及相关物资采购。

  2020年建设完成泸西县玫瑰鲜切花无土种植示范基地所有配套设施并投产。

  二、绩效评价指标分析情况

  (一)项目资金收支管理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项目总投资510万元,截止2019年12月23日已拨付项目资金459万元,拨付比例达90%。

  2.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分析

     该项目资金使用严格按审批程序办理,操作规范,会计核算结果真实、准确。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支付工程进度款;

     (1)2019年12月6日,合同签订后,承包人主体材料进场,支付预付款1500000.00元;

    (2)2019年12月6日,合同签订后,承包人施工组织人员到场后,支付农民工工资1000000.00元

    (3)2019年12月13日,项目主体钢结构基本完工,支付工程进度款1580000.00元;

    (4)2019年12月23日,项目配套设施材料已到场并开始施工,支付工程进度款510000.00元;

      该项目工程目前已完成主体钢结构安装及混凝土挡墙的砌筑。截止日前,共支付90%的工程款4590000.00元,其余工程款待工程竣工验收结算后再予以支付。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项目全部由本单位按照规定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严格按照本单位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做到了规范、有序。为扎实推进本项目的进度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专门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每次付款,都要组织领导小组及监理方按照当月工程量核查合格后签字批准方可付款。

  (二)项目管理情况分析

  为了顺利实施2019年泸西县村集体经济产业扶持全覆盖项目,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经研究决定实行法人总负责,相关人员全体联动制:

  (一)组织相关单位和技术人员到实地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收集有关详细资料,并对项目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及今后发展目标作认真分析;

  (二)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及投资计划组织项目实施,不擅自对项目的实施地点、建设内容、资金使用方向等进行调整和变更;

  (三)建立项目建设法人制、公示制,使项目建设公开化、公正化,提高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按照“谁分配、谁公开,谁使用、谁公开,投入到哪里、公开到哪里”的原则,项目实施方案经批准后,在项目实施地点和受益范围内,对资金规模、来源、用途、建设内容、实施结果等情况以张榜等形式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项目实施的公开透明;

  (四)建立项目区群众投工投劳方式及保障制度;

  (五)制定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办法;

  (六)做好项目痕迹管理,健全各种项目档案。

  项目由泸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负责组织实施,同时成立项目实施小组,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及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日志、合作方生产经营状况、分红兑现状况等。成员如下:

  组 长:刘云海   泸西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副主任

  副组长:张 茂 泸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站长

          赵伟男   泸西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农田建设管理科

  成 员:王俊红 泸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副站长

  康 蕊 泸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高级经济师

  周银龙 云南省花卉技术培训推广中心   农艺师

  三塘乡俱久村、三塘乡三塘村、三塘乡李子箐村、向阳乡法土村、向阳乡勺布白村、向阳乡足马村、旧城镇松鹤村、旧城镇弯腰树村、旧城镇督布府村、旧城镇青禾村、旧城镇板桥村、午街铺镇河外村、午街铺镇喷泉村、午街铺镇普泽村、午街铺镇绿峨村、永宁乡笼册村及永宁乡法衣村17位村委会主任

  (三)项目绩效情况分析

  1.项目成本(预算)控制情况

      项目资金使用全部严格按照批复预算表执行。

  2.项目完成质量

      项目进度及质量由实施单位、监理公司、合作单位共同监督管理,进度正常,质量合格。

  3.项目的效益性分析

  (1)项目预期目标完成程度

  项目按照既定目标正常、顺利、有效推进,已完成泸西县玫瑰鲜切花无土种植示范基地基础建设、沟渠道路铺设、大棚骨架安装及相关物资采购。

  (2)项目实施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带动周边就业,建设场地可供相关需求人员及公司现场观摩、学习交流。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扩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覆盖并带动泸西县三塘乡俱久村等17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效益分红,引导并指导部分农户参与玫瑰鲜切花无土种植技术培训及种植实践,促进群众增收。

  四、主要经验及做法

      抓住机遇,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的领导,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用足用好各级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有力、有序、有效的推进规划实施,提高扶贫工作水平,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一)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在资金整合上,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协作,落实部门责任,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机制,力争将有限的项目资金捆绑投入到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工作中,整合各类资金,加大扶持力度,使有限的项目资金充分发挥效益,集中力量,共同攻坚克难。

      (二)突出主体,群众参与。一是做到项目规划建设认真落实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参与权,把政策扶持,政府引导和群众广泛参与结合起来,项目的规划、实施、投资,实行阳光操作,进行公告、公示,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二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增强群众的主体意识。让干部群众树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苦干实干,建设美丽家园的思想,让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自觉积极筹资投劳,投入项目建设。造就“国家补助,政府协调,部门服务,群众参与,苦干实干”的良好氛围,尽力做到实施一个村,巩固一个村,发展一个村。

      (三)产业扶持,增产增收。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在传统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以推广普及农业科技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劳务经济作为资源型经济来培育,把劳务输出作为重要的富民产业来抓。以更加灵活的方式,积极引导、组织项目村农民外出务工,切实提高输出人员的稳定性和实效性,努力实现群众的增产增收。

  (四)公开透明,公示公告。多种形式,将项目规模、建设内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质量和效果等内容进行公示、公告,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绩效评价工作组及相关人员

评价组

  机构职位

姓   名

职务/职称

所属单位/处室

备注

组长

刘云海

副主任

泸西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

 

副组长

张茂

站 长

泸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赵伟男

 

泸西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农田建设管理科

 
         

成员

王俊红

副站长

泸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康 蕊

高级经济师

泸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周银龙

农艺师

云南省花卉技术培训推广中心

 
 

李海清

村总支书记

永宁乡法衣村委会

 
         

  附件:1.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分表

        2.项目绩效目标自评表

                                                                                     泸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2020年2月17日



附件【农经站项目资金绩效目标自评表(1).xlsx
附件【农经站项目绩效评分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