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预决算与三公经费
  • 索引号
    000014348/2021-03757
  • 发布机构
    泸西县财政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1-12-07
  • 时效性
    有效

泸西县卫生健康局2021年项目支出绩效跟踪自评报告

  附件2

  泸西县卫生健康局2021年项目支出绩效跟踪自评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立项背景和依据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持证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孕产妇、0-6岁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以及高血压、2型糖尿病、肺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重点疾病患者为重点,特别是重点人群以及农村低保(五保)户等应努力做到“应签尽签”,确保签约一人,履约一人。确保2020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签及续签工作在2020年3月31日前全部完成。

  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应签范围按以下层次把握:一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当地常住居民(健康人群);二是患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等慢病患者;三是0-6岁儿童、老年人、孕产妇及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人群;四是32种大病人群。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州、县委县政府关于新冠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支持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有效化解医疗纠纷,维持正常医疗秩序,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重要指示精神,动员全省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动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和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取得新成效,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取得的效益数量指标达到95%以上,按有关规定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并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对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者,经考核合格,予以正式聘用,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总额内管理。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仍实行编制外管理。

  (二)项目绩效情况

  项目1:按照“应签尽签”的原则,免费向建档立卡提供签约服务。说明:由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按户识别,签约服务是按照人为单位提供服务,加之已脱贫人口可能包含当年已经死亡等情况,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率”指标计算时需要对已死亡、长期外出打工、就学、服刑等无法提供服务的情况进行甄别,分子分母同时剔除后计算。一、为农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夯实基层卫生基础,强化基层卫生工作;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率达到100%;                                                       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个人缴费由财政全额补助;                                               建档立卡贫困户有自己的签约家庭医生,签约家庭医生按要求提供服务,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实施有效的疾病预防,实现少生病或不生病,有效防止因病致命致贫、因病返贫;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服务满意度达到90%以上。

  项目2:消除城乡建成区、交通沿线裸露垃圾,扎实推进村庄清洁制度化、常态化,建立健全自然村长效保洁机制,实现保洁员全覆盖;村庄垃圾不乱堆乱放,环境干净整洁,完成录入国家信息系统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销号;因地制宜开展生活垃圾治理,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

  项目3: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要承担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提供风险防控建议等工作,在卫生和司法部门的协助下,建立由法律、医学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库,按照统一保险方案、统一产品责任、统一工作步骤、统一保险价格、统一参加保险、统一调赔服务"六统一"的原则,在所在地区建立统一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项目4:本科生5年、专科生3年。订单定向以本科、大专学历教育为主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按全科发展方向培养。订单定向以本科、大专学历教育为主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按全科发展方向培养。学校根据农村卫生工作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临床能力培养,适当增加中医学(民族医学)、计划生育技术、疾病预防等相关内容。

  (三)项目资金安排和支出情况

  1.项目资金(包括财政资金、自筹资金等)安排落实情况

  2021年实际到位资金:97,117,122.23元。其中,基本公共卫生28724024.61元,重大公共卫生5694461.65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补助资金5152949元,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专项补助资金5000000元,2021年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专项资金7300元,基药补助3434859.01元,乡村医生定额补助1297160元等。

  2.项目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分析

  (二)资金支出情况

  截至2021年6月30日,年度资金总支出97,117,122.23元,其中,基本支出为63948906.10元,项目支出33168216.14元,主要用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公共卫生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建设。

  (四)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组织情况

  (1)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取得的效益数量指标达到95%以上,按有关规定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并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对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者,经考核合格,予以正式聘用,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总额内管理。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仍实行编制外管理。本科生5年、专科生3年。订单定向以本科、大专学历教育为主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按全科发展方向培养。订单定向以本科、大专学历教育为主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按全科发展方向培养。学校根据农村卫生工作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临床能力培养,适当增加中医学(民族医学)、计划生育技术、疾病预防等相关内容。

  (2)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及扶助资金:1.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解决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提高部分计生家庭的发展能力。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缓解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在生产、生活、医疗和养老等方面的特殊困难,为探索如何加大对“失独”家庭的保障进行了有益探索,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2.对应享受奖励与扶助政策的人员,全部进行资格认定,并建立完善基本的信息档案,做到及时足额发放奖励与扶助资金。

  (3)重大公共卫生项目:1.做好艾滋病监测、检测,推广艾滋病快速检测替代确证检测策略。2.开展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管理。

  3.开展吸毒者、暗娼、男男性行为人群高危行为干预工作。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水平,规范公共卫生服务行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加强孕产妇健康管理和儿童健康管理,把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控制在指标范围内,全面完成2018年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城乡居民健康档案、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免疫规划、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结核病防治、卫生监督协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各项任务目标。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进行基本健康体格检查,宣传健康知识,提高自我健康意识,提高基层医疗就诊率,实现规范逐级转诊,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

  2.项目管理情况

  统筹协调,财务部门牵头,项目相关科室、项目实施单位分口落实绩效自评工作任务,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统筹推进部门绩效自评的组织实施,提高工作质量。例如:基本公共卫生对城乡居民当前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为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为重点项目指标人群,面向全体辖区内居民免费白日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支持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基层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提高基层疫情防控能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保障2020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首诊分诊、疾病预防、健康宣传教育方面取到积极的作用顺利开展。

  二、年度(季度)项目完成情况及偏差分析

  1.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项目预期目标完成程度。该项目资金用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指标完成中的商品服务支出和办公专用设备购置,项目预期目标完成程度100%。

  (2)项目实施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我院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各项政策措施要求,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认真落实,建立村级防控值守点及落实群防群治制度;对财政安排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和疫情防控资金积极组织做好绩效目标设立、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自评等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及时纠正资金使用中的偏差,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疫情防控资金使用安全高效,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专款专用、有效监管,并建立明细台账和领用签收制度,及时公示公开 ,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各项措施的规范运行。

  2.项目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分析

  未完成项目有2个原因分别为拨款资金尚未完全到位及项目进行至年中,尚未到达完成期限。

  三、影响项目绩效目标的主要问题

  暂无

  四、项目产出指标完成情况预测、后续工作计划

  我局在疫情紧急的情况下把基本公共卫生院服务工作和疫情防控工作联动起来,收到的款项用于采购防疫物资和日常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日常商品服务支出,使款项及时发挥效益。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1.坚持全面性原则。绩效评价应当贯穿于单位各项经济业务和事项。因为,在绩效评价程序的所有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没有发挥作用,所有起作用的环节,也会变得无用或作用较小。

  2.坚持重要性原则。

  绩效评价应当在所有项目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重点项目业务领域。

  3.坚持适应性原则。

  绩效评价应当与单位实际情况相匹配,绩效评价不能拷贝,也不能克隆。别人的成功经验,拿过来不一定能用,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外部环境的变化,绩效评价都要随之变动。通过对绩效评价一定时期的实施,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一是单位领导加强了对绩效评价的认识,对项目绩效评价的实施带动了其他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通过对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落实,明确了单位职责;三是取得一定的信息基础,信息与沟通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项目绩效评价相关的信息,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六、建议和改进措施

  (一)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应当按照绩效评价要求,在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绩效评价体系,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实现绩效评价体系全面、有效实施。

  (二)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加大考评问责力度。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是绩效评价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制度,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检查绩效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绩效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评估绩效评价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绩效评价。

  单位名称:泸西县卫生健康局

  2021年8月25日



附件【号附件2-2:泸西县2021年项目支出绩效跟踪管理情况表.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