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预决算与三公经费
  • 索引号
    000014348/2023-02525
  • 发布机构
    泸西县财政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3-11-13
  • 时效性
    有效

泸西县2022年度政府决算公开

  监督索引号53252703100011000

  目 录

  一、财政决算报告(泸西县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地方财政决算的报告)

  二、泸西县2022年度政府决算公开表(附件1)

  三、泸西县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变动情况的说明(附件2)

  四、泸西县2022年转移支付安排情况说明(附件3)

  五、泸西县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情况说明(附件4)

  六、泸西县2022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说明(附件5)

  七、泸西县2022年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等绩效执行结果说明(附件6)

  八、泸西县2022年 “三公”经费决算情况说明(附件7)

  泸西县人民政府关于泸西县2022年度

  地方财政决算的报告

(2023年11月9日 在泸西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泸西县财政局局长  夏永红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会议报告我县2022年度地方财政决算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我县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之多、挑战之大前所未有。财政部门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全力保障重点领域支出,着力化解财政风险和债务风险。认真执行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认真落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推动资金快速精准投放到终端,为基层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提供有力支撑。全力以赴抓好财政收支,针对财政收支一度降至两位数的严峻形势,财政部门在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坚定信心、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依法依规组织税收收入,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增加非税收入,精打细算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兜底保障“三保”支出,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及平衡情况

  全县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70 94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01.6%,同比增收20 904万元,增长13.9%。其中:中央收入完成26 00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78.9%,同比减收2 803万元,下降9.7%;上划省级收入完成2 30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24.6%,同比减收2 963万元,下降56.3%;上划州级收入完成2 20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83.6%,同比增收244万元,增长1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0 43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13.9%,比上年决算数114 009万元增收26 426万元,增长23.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0 37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61 761万元的65.4%,同比减收14 590万元,下降26.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7%;非税收入完成100 06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61 485万元的162.7%,同比增收41 016万元,增长7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23 46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07.9%,比上年决算数291 063万元增支32 404万元,增长11.1%。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收入总计377 554万元,比上年决算数307 128万元增加70 426万元,增长22.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 435万元,返还性收入-729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76 84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47 748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2 234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 026万元,再融资一般债券转贷收入9 000万元;支出总计340 752万元,比上年决算数307 128万元增加33 624万元,增长10.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3 467万元,上解上级支出7 624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9 653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8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36 802万元,预算平衡。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数据来源于红河州财政局2023年10月23日下发的结算单文件《红河州财政局关于2022年度州财政与各县市财政年终结算有关事项的通知》(红财预发〔2023〕99号)。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及平衡情况

  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4 98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5.2%,比上年决算数23 655万元减收8 673万元,下降36.7%。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311 80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337.6%,比上年决算数128 094万元增支183 707万元,增长143.4%,政府性基金支出大幅增加的原因是新增云南碳中和示范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专项债券支出300 000万元。

  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情况:收入合计334 446万元,比上年决算数162 887万元增加171 559万元,增长105.3%,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14 98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 206万元,新增专项债券转贷收入300 000万元,再融资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4 2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58万元;支出合计330 025万元,比上年决算数162 829万元增加167 196万元,增长102.7%,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311 801万元,上解支出568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5 422万元,调出资金2 234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4 421万元,预算平衡。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情况数据来源于红河州财政局2023年10月23日下发的结算单文件《红河州财政局关于2022年度州财政与各县市财政年终结算有关事项的通知》(红财预发〔2023〕99号)。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及平衡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合计13万元,比上年决算数-711万元增加724万元,增长101.8%;其中:本年本级收入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万元。支出合计13万元,比上年决算数-711万元增加724万元,增长101.8%;其中:本年本级支出13万元,比上年决算数-843万元增加856万元。收支相抵预算平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数据来源于红河州财政局2023年10月23日下发的结算单文件《红河州财政局关于2022年度州财政与各县市财政年终结算有关事项的通知》(红财预发〔2023〕99号)。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及平衡情况

  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42 282万元,比上年决算数154 034万元下降11 752万元,下降7.6%;支出157 741万元,比上年决算数162 877下降5 136万元,下降3.2%,本年结余-15 459万元,累计结余57 975万元。

  (五)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情况

  2022年全县盘活财政存量资金2 200万元,原用途安排使用0万元,政府统筹使用2 200万元。

  (六)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

  2022年,全县政府性债务期初余额243 214万元,期末余额541 338万元,未突破2022年限额552 499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30 479万元,专项债务余额510 859万元。当期新增323 200万元,其中:再融资债券23 200元,新增专项债券300 000万元;当期减少25 075万元,其中:再融资债券偿还23 200万元,财政预算资金偿还1 875万元。

  (七)预算平衡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2022年,我县土地出让收入是11 421万元,根据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的考核办法通知,土地出让收入7%用于乡村振兴支出,7%的35%部分要上缴省级统筹安排,65%部分本级安排用于农业农村支出。2022年按政策计算应上缴省级统筹279.81万元和本级安排用于农业农村支出519.66万元。应上缴省级统筹279.81万元已在年度执行中上解272.1万元,剩余7.71万元在2022年结算办理中已上解;本级安排用于农业农村支出519.66万元实际执行中已安排支出834万元。土地出让收入     11 421万元除上缴省级统筹和本级安排支出之外的部分,已调入一般公共预算2 234万元和基金安排支出8 073.19万元。

  二、2022年主要财税政策落实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2022年,财政工作按照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有关规定,以及县人大决议和县人大常委会有关审议意见的要求,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收入下滑影响,加大对“六稳”“六保”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充分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有力维护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全力以赴加强收支管理。一是积极组织收入。2022年,我县收入组织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收入质量差、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面对经济总量小、财源结构单一、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等,财政部门通过盘活存量资产、资源等方式有效弥补了收入缺口。二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优先保障“三保”支出,2022年,全县“三公”经费支出773.68万元,同比增加34.91万元,增长4.7%,其中:公务接待费支出26.12万元,同比减少10.06万元,下降27.8%;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经费支出747.56万元,同比增加44.97万元,增长6.4%;增加长主要原因为县公安局执法执勤用车达到报废处置年限且车况较差、日常维修费用较高,且存在安全隐患请示配备更新执法执勤用车所致;无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三是加大资金盘活力度,统筹调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4 260万元,优先保障基本民生支出。

  (二)狠抓“六保”任务全面落实。一是兜底保障“三保”支出。2022年,我县因财力不足原因被省财政厅认定为“三保”高风险县,对我县采取了在“三保”支出未落实前,除应急支出外,不得安排其他事项等三条措施。为此,我县严格按照上级财政部门要求全力保障“三保”支出,全年“三保”支出完成190 508万元。二是支持居民就业保持良好态势,下达各类就业补助资金1 067万元,支持拓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三是支持市场主体加速恢复发展。2022年,严格落实国家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累计减免税费35 678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减免31 063万元,非税收入减免1 586万元,社保费减免3 029万元),减少县级税收收入13 120万元。有效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四是持续保障疫情防控需要。建立应急保障机制,开通资金支付“绿色通道”,县本级投入疫情防控资金914.22万元,用于疫苗、物资购置、医疗场所改建、民兵边境防控等。

  (三)积极推进财政规范化管理。一是规范预算编制。实施零基预算,按照“先有项目、再有预算、后有指标”的管理模式,做到所有支出实行项目库管理,厘清了项目设立目的、推进计划,压减支出水分。科学合理制定中期财政规划,制定出台项目库滚动管理、项目预算评审等系列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精细度。二是加强绩效管理。持续推进事前绩效评估、绩效跟踪、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建设,把按人头计提的公用经费分为基础公用经费和绩效公用经费两部分,基础公用经费在批复各单位部门预算后按财力情况分批下达,绩效公用经费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并于次年下达。三是严格资金监控。建立健全直达资金监控、动态系统监控等系统,严格防范支付风险,细化库款保障顺序,提高调度管理前瞻性,制定并印发了做好基层“三保”工作防范财政运行风险方案。

  (四)加强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建设。一是继续推进公务卡结算改革,全县纳入公务卡结算改革的单位260家,安装POS机2791台,全县累计使用“公务之家”平台用户8204人,提交出差申请数12488个,报销单数8898张,电子凭证数量223张,纸质拍照凭证数量924张,报销金额300余万元;二是加强银行账户管理,按照“统一管理、统一开户、统一核算、统一审批”要求,我县已撤销、归并银行账户54个,备案银行账户662个(其中:零余额账户170个、党费账户15个、工会账户103个、基本存款账户14个、其他专用存款账户347个、一般存款账户8个、债券资金账户5个),保留财政专户8个(其中:常规类专户5个,分别是非税收入专户1个,社保基金专户3个,国际贷赠款专户1个;专项支出类专户3个,分别是扶贫资金专户、粮食风险基金专户和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特设专户各1个),通过银行账户管理有效监控财政资金运行;三是强化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建设,全年预警监控财政授权支付35654笔9.61亿元,预警监控1818笔3.15亿元。有效地减少了资金流转环节和积压规模,防范和控制了财政资金支付风险。

  (五)大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为双组长的泸西县财政金融风险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和泸西县金融风险化解工作领导小组,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一是由县财政局牵头,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公安局、县人行等多部门开展了泸西县涉非涉稳风险、金融放贷领域的专项排查和宣传活动;二是对全县小贷公司、典当行及投资咨询公司等相关涉金融领域的企业开展了全面摸排,加大全县非法集资风险的监测预警力度,从源头防治金融行业乱象。成立了泸西县政府债务管理委员会,建立上下联动工作机制,严控债务增量,积极化解债务存量。泸西县严格实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2022年,全县政府性债务余额541 338万元,未突破2022年限额552 499万元。稳金融方面,偿还政府债券本息34 651万元,其中:本金25 075万元,利息及手续费9 576万元(包含项目受益专项债券利息及手续费5 660万元);偿还隐性债务本息36 125万元,其中:本金29 281万元,利息6 844万元。2022年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专项债券资金300 000万元,为云南碳中和示范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六)持续强化国资国企管理。一是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报告制度。全面摸清国有资产家底,形成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并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二是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占有和使用”的管理机制,制定实施《泸西县企业及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制度》等规章制度,为全县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三是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要求,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型,县国资局履行县属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能,依法全权管理县属国有企业,重大事项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同意后执行,通过资本运作带动产业发展,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新兴产业,多途径扩大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和增值能力,进一步提升实体企业的经营活力和效益。截至2022年末,我县国有企业共62家,其中县国资局控股国有企业11家,县城乡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37家,县同达产业投资集团公司旗下子公司14家,生产经营各项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2022年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20.17亿元,同比增长46.62%;负债总额86.22亿元,同比增长72.44%;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33.95亿元,同比增长6.23%,资产负债率71.75%。集体企业国有资产总额为1.0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2.36%;负债0.7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4.33%;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0.2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1.58%,资产负债率73.76%。

  监督索引号53252703100011111



附件【1.xls
附件【2.docx
附件【3.docx
附件【4.doc
附件【5.docx
附件【6.docx
附件【7.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