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决算与三公经费
-
索引号000014348/2024-01383
-
发布机构泸西县旧城镇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4-05-24
-
时效性有效
旧城镇人民政府2023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一、部门基本情况
1.部门职能职责
(1)党政办公室。承担政务、应急管理、文秘、督办、电子政务、机要保密、财务、后勤保障等职责,负责人大、政协和“为民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
(2)党建工作办公室。承担研究和指导本乡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教育管理等工作。负责组织、人事、机构编制、人民武装及工会、共青团、妇联及纪检监察、宣传、统战、老干部、民族宗教、关工委、融媒体等工作。
(3)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承担经济发展计划、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投资促进、农民负担监督、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承担法治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人民调解、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等职责。统一安排部署行政区域内的各类执法工作。
(5)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扶贫开发工作,承担宣传贯彻扶贫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扶贫日常工作;负责扶贫对象的调查摸底、贫困动态监测管理;做好扶贫资金管理;组织开展抗震安居、搬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负责项目的选择、论证、评估、申报并组织实施;负责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负责产业规划发展工作;负责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负责乡辖区内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管理等工作。
(6)财政所。贯彻执行各项经济政策;承担编制乡镇财政预算决算职责;负责惠农政策资金兑付管理;负责对行政区域内财政资金实施监督;负责协调组织财政收入入库及预算内、外资金综合监管;负责行政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及国有资产、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承担乡(镇)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职责;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管理归档财务会计资料。
(7)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承担文化宣传、广播电视、文化旅游、群众性文体活动及相关设施维护与管理等服务性工作和安全防治。
(8)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承担乡村振兴、农业农村、水利、农业机械、畜牧兽医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水利建设与管理、动植物疫病防控防治、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服务性工作和相关领域的安全防治工作;负责村级财务收支监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管理工作。
(9)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承担民政、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社会保险、老龄工作、退役军人事务、残疾人事务、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服务性工作;统筹卫生健康政策宣传及生育服务证发放工作。
(10)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承担农村土地开发和利用、国土资源管理、矿山管理、村镇规划与建设、村容村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园林绿化、城镇公用设施维护与管理等服务性工作,组织开展相关领域的安全防治工作。
(11)生态环境服务中心。贯彻落实林业相关法律法规、负责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乡村环境卫生、林权管理、植树造林等具体工作事务并组织开展相关领域的安全防治工作;组织开展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防治工作;负责新能源的推广、应用。
(12)综合发展服务中心。负责统计工作;承担项目编制、申报及组织实施等服务性工作;承担企业、个私经济组织、集镇市场、综合交通运输等服务性工作并组织开展相关领域的安全防治工作。
2.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
纳入旧城镇2023年度部门预算编报的单位共12个。其中:行政单位5个,其他事业单位7个。分别是旧城镇党政办公室、旧城镇党建办公室、旧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旧城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旧城镇乡村振兴办公室、旧城镇财政所、旧城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旧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旧城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旧城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旧城镇生态环境服务中心、旧城镇综合发展服务中心。旧城镇2023年实有人员编制89人。其中:行政编制30人(含行政工勤编制0人),事业编制59人(含参公管理事业编制0人);在职实有人员共计107人,其中:行政人员30人(含行政工勤编制0人),事业人员77人(含参公管理事业人员0人)。退休人员共计28人。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设立情况
2023年,我单位设立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34个,具体详见“附件2.泸西县2023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表”。
三、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一)当年部门预算批复及整体支出安排情况
2023年,县财政批复我单位部门预算收入4355.87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4088.39万元,事业收入0万元、其他收入267.48万元。
1.按支出类型划分:基本支出2355.49万元,基本支出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单位运转等支出;项目支出2000.38万元,当年内计划实施旧城镇2023年新寨子村乡村功能提升专项资金、旧城镇桑蚕文化及村史馆建设项目专项资金、2023年旧城镇矿厂桑树产业片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等项目。
2.按政府支出功能分类划分: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57.43万元、公共安全支出2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7.3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3.82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86.42万元、节能环保支出89.39万元、城乡社区支出68.40万元、农林水支出2387.19万元、交通运输支出38.92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44.6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46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82万元、其他支出125.99万元。
3.财政下达我单位“三公”经费指标控制数73.5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35.28万元、出国(境)经费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38.22万元。
(二)绩效目标投入、过程、产出及效果分析
2023年,我单位收入合计4402.2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01%,其中:财政拨款收入4088.39万元,事业收入0万元、其他收入313.88万元;支出4355.8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100%。
按政府功能分类划分: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57.43万元、公共安全支出2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7.3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3.82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86.42万元、节能环保支出89.39万元、城乡社区支出68.40万元、农林水支出2387.19万元、交通运输支出38.92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44.6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46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82万元、其他支出125.99万元。
按支出类型划分:基本支出2355.49万元、项目支出2000.38万元。
“三公”经费支出23.19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1.98万元、出国(境)经费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21.21万元。
年初整体支出设定34个三级指标,已经完成34个,占总指标数的100%。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具体详见“附件2.泸西县2023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表”。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1.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成立党组书记、镇长任务组长,各科室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财政资金落实、使用情况、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所取得的效益等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增强资金使用效益。
2.强化预算管理,确保预算有效执行。强化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各项财务制度,严格按照预算批复使用资金,确保执行过程中不随意改变资金用途、扩大项目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确保各项支出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内,切实做到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不超预算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抓好绩效目标编制。我单位在编制部门及项目预算时,由机关办公室、财务、项目办公、各业务科室各自负责归口管理业务工作的绩效目标设定、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等工作,同时编制了相应的绩效目标,使绩效目标管理覆盖率达100%。
四、绩效评价结论
根据绩效评价情况,对“投入、过程、产出、效果”评价指标进行了量化打分,评价得分97.91分,评价等级为“优”。
绩效评价得分情况表
一级指标 |
指标分值 |
评价得分 |
投入 |
15 |
14.91 |
过程 |
20 |
18 |
产出 |
35 |
35 |
效果 |
30 |
30 |
合计 |
100 |
97.91 |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五、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绩效管理意识淡薄,专业知识不足,绩效管理工作质量不高。主要领导及部门领导对绩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人力配置严重不足,未配备专职的绩效管理工作人员,仅靠财政所牵头落实,让财务人员指挥和协调其他科室开展相关工作,难度较大且深度不够、效果不佳。
2.绩效目标设置不合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指标值设置不够规范,无法做到量化、细化,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虽然已初步实践运用部门整体支出绩效共性指标体系和项目支出指标体系,但指标体系未经过实践检验,各级指标值设置合理性、适用性有待进一步考量。
3.绩效管理评估与监督机制不完善。绩效管理的效用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很多部门都是按照上级的指示办事,绩效评估体系不够完善,绩效管理实施过程存在误区,封闭性、主观性较强,开放性、公开化、客观性不够,并且缺乏社会的监督与制约。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绩效管理。一方面督促主管部门加强部门及项目管理,指导各实施单位协同配合,共同推进绩效目标实施;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持续跟踪问效,促进资金发挥长期效益。另一方面科学合理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建设内容、资金支出明细预算,规范绩效目标设定,确保绩效工作高质量进行。
2.抓好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切实加强政府职工队伍建设,提高素质,优化服务,树立形象,真正为人民服务。做好干部职工纯洁教育等思想教育工作,培养一支高素质、强业务等干部队伍。
3.强化财政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继续加强对各站所财务的监督管理力度。要充分发挥财政的监督职能,特别是专项资金,要实行跟踪管理,全程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并建立好项目资金管理台账。
4.规范合理支出,保证重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优先保证民政优抚、弱势群体救助及救灾、扶贫开发等支出的需要,切实将各项惠农资金落到实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重点保证农业支出需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保证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统筹兼顾,确保其他各项事业的资金需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附件【附件.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