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决算与三公经费
-
索引号000014348/2024-01383
-
发布机构泸西县白水镇人民政府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4-05-24
-
时效性有效
泸西县白水镇人民政府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一、部门基本情况
1. 部门职能职责
根据《泸西县机构改革方案》《泸西县深化县乡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泸办发〔2019〕32号)文件精神,泸西县白水镇人民政府承担以下工作职责:
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执行全镇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镇内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治安、人民调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移民开发、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民族宗教信仰;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落实国家政策,严格依法行政,发挥经济管理职能,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发展规划,服务市场主体和营造发展环境,搞好市场监管,大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发展镇村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党政办公室。承担政务、应急管理、文秘、督办、电子政务、机要保密、财务、后勤保障等职责,负责人大、政协和 “为民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
(2)党建工作办公室。承担研究和指导本乡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教育管理等工作。负责组织、人事、机构编 制、人民武装及工会、共青团、妇联及纪检监察、宣传、统战、 老干部、民族宗教、关工委、融媒体等工作。
(3)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公室。承担经济发展计划、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投资促进、农民负担监督、生态环境保护等工 作。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承担法治建设、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维护稳定、人民调解、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突 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等职责。统一安排部署行政区域 内的各类执法工作。
(5)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扶贫开发工作,承担宣传贯彻 扶贫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扶贫日常工作;负责扶贫对象的调查 摸底、贫困动态监测管理;做好扶贫资金管理;组织开展抗震安 居、搬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负责项目的选择、论证、评估、申报并组织实施;负责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负责产业规划发展工作;负责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负责乡辖区内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管理等工作。
(6)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承担乡村振兴、农业农村、水利、 农业机械、畜牧兽医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水利建设与管理、动植物疫病防控防治、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服务性工作和相关领域的安全防治工作;负责村级财务收支监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管理工作。
(7)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承担文化宣传、广播电视、文化旅游、群众性文体活动及相关设施维护与管理等服务性工作和安全防治。
(8)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承担民政、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社会保险、老龄工作、退役军人事务、残疾人事务、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服务性工作;统筹卫生健康政策宣传及生育服务证发放工作。
(9)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承担农村土地开发和利用、国土资源管理、矿山管理、村镇规划与建设、村容村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园林绿化、城镇公用设施维护与管理等服务性工作,组织开展相关领域的安全防治工作。
(10)生态环境服务中心。贯彻落实林业相关法律法规、负责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乡村环境卫生、林权管理、植树造林等具体工作事务并组织开展相关领域的安全防治工作;组织开展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防治工作;负责新能源的推广、应用。
(11)综合发展服务中心。负责统计工作;承担项目编制、申报及组织实施等服务性工作;承担企业、个私经济组织、集镇市场、综合交通运输等服务性工作并组织开展相关领域的安全防治工作。
(12)财政所。承担编制乡财政预算决算职责;负责国有资产监管、惠农政策资金兑付管理;负责对行政区域内财政资金实施监督;负责协调组织财政收入入库及预算内、外资金综合监管;负责行政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及国有资产、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
2. 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
泸西县白水镇人民政府下属有5个行政办公室:白水镇党政办公室、白水镇党建工作办公室、白水镇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公室、白水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白水镇乡村振兴办公室,6个事业服务中心:白水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白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白水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白水镇综合发展服务中心、白水镇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白水镇生态环境服务中心,1所即白水镇财政所,共12个部门机构。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白水镇人民政府实有人员编制102人。其中:行政编制35人,事业编制67人;在职在编实有行政人员33人(含行政工勤人员2人),事业人员62人(事业工勤人员11人),其他人员0人,其中:财政全供养95人,非财政供养0人。离退休人员28人,其中:离休0人,退休28人。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设立情况
2023年,我镇设立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121个,具体详见“附件2. 泸西县2023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表”。
三、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一)当年部门预算批复及整体支出安排情况
2023年,县财政批复我单位部门预算收入2327.84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2327.84万元,事业收入0万元、其他收入0万元。
1. 按支出类型划分:基本支出2327.84万元,基本支出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单位运转等支出。
2. 按政府支出功能分类划分: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04.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1.26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16.48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2.48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67.3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13.77万元、城乡社区支出50.03万元、农林水支出891.62万元。
3. 财政下达我局“三公”经费指标控制数1.6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0万元、出国(境)经费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6万元。
(二)绩效目标投入、过程、产出及效果分析
2023年,我镇收入合计5762.7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247.56%,其中:财政拨款收入5191.57万元,事业收入0万元、其他收入571.15万元;支出5720.9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245.76%,按政府功能分类划分: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19.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8.89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59.82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3.34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68.49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15.64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99.45万元、农林水支出3373.24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2.87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36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8.72万元、其他支出11万元;按支出类型划分:基本支出2234.52万元、项目支出3486.41万元。“三公”经费支出1.6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0万元、出国(境)经费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6万元。
年初整体支出设定121个三级指标,已经完成121个,占总指标数的100%。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具体详见“附件2. 泸西县2023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表”。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1. 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成立党组书记、局长任务组长,各科室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财政资金落实、使用情况、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所取得的效益等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增强资金使用效益。
2. 强化预算管理,确保预算有效执行。强化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各项财务制度,严格按照预算批复使用资金,确保执行过程中不随意改变资金用途、扩大项目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确保各项支出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内,切实做到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不超预算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 抓好绩效目标编制。我局在编制部门及项目预算时,由机关办公室、财务、项目办公、各业务科室各自负责归口管理业务工作的绩效目标设定、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等工作,同时编制了相应的绩效目标,使绩效目标管理覆盖率达100%。
四、绩效评价结论
根据绩效评价情况,对“投入、过程、产出、效果”评价指标进行了量化打分,评价得分100分,评价等级为“优”。
绩效评价得分情况表
一级指标 |
指标分值 |
评价得分 |
投入 |
15 |
15 |
过程 |
20 |
20 |
产出 |
35 |
35 |
效果 |
30 |
30 |
合计 |
100 |
100 |
五、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缺乏预算绩效专业知识,绩效管理工作质量不高。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指标值设置不够规范,无法做到量化、细化,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
2、虽然已初步实践运用部门整体支出绩效共性指标体系和项目支出指标体系,但指标体系未经过实践检验,各级指标值设置合理性、适用性有待进一步考量。
3、主要领导及部门领导对绩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人力配置严重不足,未配备专职的绩效管理工作人员,仅靠财政所牵头落实,让财务人员指挥和协调其他科室开展相关工作,难度较大且深度不够、效果不佳。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2.抓实项目投资拉动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抓实宜居靓丽白水建设,抓民生保障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附件【附件.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