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环境保护信息
  • 索引号
    20240913-111145-210
  • 发布机构
    泸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0-06-29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生态环境局泸西分局关于2020年6月29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红河州生态环境局泸西分局关于2020629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

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0629日-202075

联系电话:0873-6627333  真:0873-6627333

通讯地址:红河州生态环境局泸西分局综合科

  编:652499

项目名称

红河郎道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有机肥生产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白水镇大衣村对面

环评文件类型

报告表

建设单位

红河郎道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云南国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红河郎道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有机肥生产建设项目(项目代码:2020-532527-26-03-035379)位于泸西县白水镇大衣村对面原泸西县万宇有限责任公司硅铁厂,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200平方米,属新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8米高的钢结构发酵车间(含原料区、混料区、发酵池、陈化区)、沿用原有用房改造1栋砖混结生产车间、新建18米高的钢结构成品仓库等主体工程,配套新建11层砖混结构的办公楼,沿用原有用房改造员工宿舍和食堂等辅助工程和配套完善供排水、供电等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建设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治理设施以及危险废物暂存间等。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3.32万元,占总投资比例的3.61%,已取得泸西县发展和改革局投资项目备案证(项目序号为532527202004486)。

主要环境影响和预防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项目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为运营期的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施工期:

(一)废气:建筑材料运输和堆放采取篷布覆盖,施工场地采取洒水降尘拦挡等措施,减小施工扬尘对外环境影响。

(二)废水: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经临时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场地、道路洒水抑尘,不外排。

(三)噪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运输时间,优化布置施工机械,避免夜间作业,减小施工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

(四)固废:规范施工固体废物管理,土石方及时回填利用,建筑垃圾及时清运至指定地点,严禁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委托相关部门清运。

二、运营期:

(一)废气:发酵车间采用侧排风+覆膜的方式对发酵池产生的恶臭气体进行收集并引入喷淋塔净化装置处理后,通过高15米高的排气筒排放,并在排气筒设置监测平台、监测孔及环保标志牌;发酵车间及生产车间部分无组织恶臭气体通过喷洒生物除臭剂等有效措施,确保项目有组织、无组织恶臭气体等排放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相关要求。生产车间内的破碎机和搅拌机卸料口设置密封吸尘罩,对生产的粉尘进行收集并经多管旋风除尘器处理后,通过高15米的排气筒排放,并在排气筒设置监测平台、监测孔及环保标志牌;无组织粉尘通过采取定期进行清洁、车间墙体阻隔等措施,确保项目有组织、无组织颗粒物等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相关要求。厨房烟气经处理后通过规范的排气筒排放。

(二)废水:规范建设雨污分流系统,加强对废水的收集和管理。生活污水收集进入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农肥施肥,不外排。畜禽粪便暂存时产生的渗滤液利用原料池收集后回喷于物料的陈化过程。项目设置的化粪池、危险废物暂存间、原料池、发酵池等按规定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建设和营运中造成地下水污染。

(三)噪声: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的维护,确保厂界噪声排放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四)固废:固体废物须分类收集、贮存,加强综合利用,确保妥善处置。除尘灰渣经收集后作为生产原料。项目产生的各类危险废物,须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设置危险废物暂存间暂存,并按照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要求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及时转运处置。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委托有关部门清运处置。化粪池定期清掏。食堂泔水、油水分离器废油脂等经统一收集后按照农业部门相关要求处置。

(五)环境风险:加强环保设施日常管理维护,确保正常运行,不得随意停止运行,如果检修需提前向生态环境部门报告。严格落实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等要求,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并认真执行,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运行管理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