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20-01864
-
发布机构泸西县融媒体中心 旧城镇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0-02-13
-
时效性有效
63岁农民大爹为抗疫一线捐卖猪款1万元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但在泸西县的各个角落,处处上演着不忘感党恩、无私捐款献爱心的感人画卷,“凡人善举”“平民英雄”的爱心举动在爱心增援、汇聚力量的同时也弘扬着社会正能量。
镜头前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俞建国,是泸西县旧城镇板桥村委会河民村小组的一个普通农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俞老一家就一直关注着疫情防控工作。
“我们每天都收看《新闻联播》,觉得太可怜了,一边看一边抹眼泪……”俞老的妻子孟树芝说,有天晚上俞老翻来覆去睡不着。“要不,我们把卖猪的那10000块钱捐给公家防控疫情吧?”孟树芝想了想,同意了丈夫这个决定。
“疫情防控一线,医生们不顾生命危险,一线卡点排查的同志也太辛苦了,我把卖猪钱捐了补助他们一点,能帮多少是多少,这样我们心里也好过些。”俞老说,只希望灾难赶紧过去,大家都能恢复正常的生活。俞老告诉记者,他出生不满3岁,母亲就生病去世了,父亲一个人把他们兄妹4人带大,那些年过了很多苦日子,一家人节衣缩食,他小小年纪就到煤炭山干活,受了工伤差点没命了,他都不敢想现在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那些年,寨子里每家都住着土基房,挑水要到很远的地方,泥巴路坑坑洼洼,要一个多小时才能挑回一挑水,一到晚上村子里黑布隆冬的。现在好了,大家都住着宽敞明亮的房子,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晚上街心里亮堂堂的……”俞老接着说,“国家那么好,我们怎么忍心看着疫情再蔓延下去?没有国,哪有我们的小家?”
自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俞老就积极主动配合做好防控工作,不仅在村内不串门走亲还自觉戴起了口罩,当从电视里看到当地监测卡点的值守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时,俞老心里很着急。“自己能做点什么呢?”他说,自家遇到困难没关系,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会关心他们,但是现在正是需要大家团结起来为国出力的时候,他们一家人不能装作看不见。“中国有那么多人,一个人出一块钱都不得了啊!”俞老和妻子商量后做出决定,把春节前卖猪所得的1万元钱捐给当地监测卡点的值守人员。
“我们也是从这个穷苦日子过来的人,虽然没有太多的收入,但能出份力我愿意。”记者看到,俞老家的房屋已是十多年前就建盖好的2层砖房,家里的摆设很普通。不过他们夫妻俩却很知足,觉得党和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家里有自来水,出门有路灯、水泥路,条件越来越好。去年他家响应当地党委政府号召,在有关部门帮助下将9亩地栽桑养蚕,还养了八、九头100多公斤的大肥猪,俞老会泥水匠、杀猪的手艺,加上平时打点零工,年收入4万多元,夫妻俩为吃穿不愁的生活感到满意。
“女婿说,以后老了干不动了,会好好孝顺我们,为我们养老送终。”捐款前,孟树芝征求女儿女婿意见时,孩子们既表示支持又很感动,他们没想到平凡的父母亲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俞老用两个红色塑料袋,把10000元钱整整齐齐地叠好,装在包里送往监测卡点。
这段时间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泸西县在全县共设立了八个监测卡点,同时将各村路口进行了封闭路段,而俞老所居住的村寨为旧城镇三河片区,主要担负着曲靖、陆良过往车辆的检测排查工作,每天平均要检测完成600余辆车、2000余人的工作量。由于没有交通设施,俞老徒步行走60多分钟近5公里的路程,将这笔爱心款捐献到疫情防控一线卡点的值守工作人员手中。
看着眼前这个农村老人一层层地打开塑料包,乡镇领导干部深深感动了,得知俞老家庭并不富裕,接受捐赠的干部都劝他少捐点,留点做家用,可俞老态度坚决,非捐不可,执意要为疫情防控尽一己之力。“老人的举动真的很感染人,大家很感动很感谢他,我们一定把工作做好,坚守好岗位,守护好全县人民的安全屏障。”旧城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副镇长金亮难以抑制内心的感激之情。在采访现场,俞老的善行义举温暖和感动着每一个人……
奉献不分大小,点滴汇聚爱心。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群众,却以反哺之义和感恩之心为我们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正能量,俞老在传递爱心播撒爱的同时也用他的大爱温暖着这片土地,我们有理由相信,爱比病毒蔓延得更快。冬天会过去,春天也将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