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政府文件
  • 索引号
    000014348/2020-01864
  • 发布机构
    泸西县政府办公室
  • 文号
    泸政办发〔2017〕149号
  • 发布日期
    2017-09-06
  • 时效性
    有效

泸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西县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属有关办、局:

  《泸西县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此件公开发布)

 

 

  泸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9月4日    

 

  

  泸西县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意见》(云政办发〔2017〕34号)、《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红政办发〔2017〕117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服务业统计工作,全面、客观、真实反映全县服务业发展状况,提高服务业统计工作的能力与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服务业统计体系

  (一)建立完善的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按照“政府主导、统计牵头、部门落实、社会参与、分级负责”和“规范制度方法、明确职责分工、分部门收集数据、统计集中核算”原则,建立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相结合、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统计调查与部门行政记录相结合的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统计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州确定的规模、标准,对规模(限额)以上企业实行全面调查,对规模(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进行抽样调查。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归口管理行业的各类企业和单位进行统计调查。(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统计局、各行业主管部门)

  (二)进一步明确服务业统计范围。服务业统计范围涉及18个门类,包括: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3. 批发和零售业。4. 住宿和餐饮业。5. 金融业。6. 房地产业。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1. 教育。12. 卫生和社会工作。1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4.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5. 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等3个门类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统计局、所涉行业主管部门)

  (三)建立覆盖全面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建立覆盖服务业全行业,以所有从事服务业经济社会活动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及个体经营户为对象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进一步加大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改革力度,根据国家和省、州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我县实际,研究建立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等行业划分标准和统计指标体系,科学反映全县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趋势。(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统计局、各行业主管部门)

  (四)强化服务业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统计部门要抓好服务业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建立定期跟踪更新制度,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提供调查工作所需的相关基本单位名录服务。编办、民政、税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要按规定将掌握的基本单位资料变化情况向同级统计部门定期反馈,与统计部门共同建立服务业企业清退入库工作机制,将成长性好、达到限额(规模)条件的企业及时纳规入统,建设动态更新、不重不漏的服务业基本单位名录库。(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统计局、各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

  (五)健全完善服务业核算体系。进一步明确服务业核算的范围和口径,充分利用服务业调查数据、部门财务和统计数据、行政记录等资料核算服务业各行业增加值。强化服务业调查数据在服务业增加值核算中的应用。加强对服务业核算基础数据的评估,提高核算数据质量,全面准确地反映服务业发展成果。(责任单位:县统计局、各行业主管部门)

  (六)建立健全数据质量评估体系。进一步强化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和控制,加大对服务业统计数据的审核力度,充分运用行业管理部门的行政记录和统计资料,审核评估服务业统计数据的协调性和匹配性,准确反映服务业整体及各行业发展的总量、趋势及结构情况。(责任单位:县统计局、各行业主管部门)

  (七)建立服务业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及时监测反映服务业发展情况,跟踪反映服务业发展政策实施效果,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统计支持。密切跟踪监测服务业发展态势,客观真实反映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进程,公布评价结果,发挥好服务业评价的激励引领作用,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和社会各界提供服务。(责任单位:县统计局、各行业主管部门)

  二、建立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长效机制

  (一)建立完善服务业统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服务业统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和办公室会议,协调解决服务业统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通报各成员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分行业数据质量情况,确保全县服务业增加值核算结果真实准确。(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统计局)

  (二)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统计部门组织指导全县服务业统计工作,开展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业和规上服务业统计调查。各行业管理部门按照服务业统计行业职责分工(详见附件1、2、3),认真落实服务业统计部门归口管理制度,完善归口管理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组织实施好归口管理行业的统计工作;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完善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工作机制,加强对本部门数据的审核评估;按时向统计部门报送综合汇总数据和分行业数据;配合统计部门开展统计调查,督促归口管理行业内规模(限额)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及时、准确地向统计部门报送统计数据。

  发改、编办、财政、人社等部门,要为组织开展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提供基本保障。市场监管、税务、编办、民政、交通运输、住建、教育、卫计等部门,要积极配合统计部门做好服务业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更新维护工作,按时提供增减变动单位名录和资料。财政、交通运输、邮政、通信、人行等部门,要按时提供国民经济核算所需的业务、财务、行政记录资料。税务要按季度、年度提供分行业、分地区税收资料,作为审核评估服务业统计数据的参考依据。(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统计局、各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

  (三)推进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建立服务业基本单位名录库统一平台,把服务业统计纳入共享平台,形成共建共用机制,为建立全行业统计制度、提高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奠定基础,提升政府统计的整体效率。(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统计局、各行业主管部门)

  (四)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县统计部门从事服务业统计专职人员不得少于2人;各行业管理部门要按“五有”标准(有一名分管领导、有一个责任科室、有一张健全的组织网络、有一支统计专业队伍、有一套全行业统计制度),在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统计部门的指导下,明确分管领导,确定责任科室,配备具有统计从业资格、数量满足需要的统计人员,确保统计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涉及部门多个内部科室的,要确定牵头科室,确保行业统计工作顺利开展。各乡镇人民政府应配备具有统计从业资格的专职或兼职服务业统计人员,有条件的可向社会购买服务、聘请专职服务业统计调查员。(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

  (五)加强服务业统计培训。统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服务业统计的特点,制定培训计划,组织部门和企业服务业统计人员开展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重点要加强对负责部门服务业统计人员和服务业企业统计人员的培训,确保统计人员了解统计标准、调查方法,熟悉指标涵义、口径和计算方法,掌握现场调查技巧等,切实提高服务业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责任单位:县统计局、各行业主管部门)

  三、强化服务业统计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服务业统计列入本地本部门整体工作规划,发改部门作为服务业发展的行业主抓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职能,制定组织实施好年度计划。统计部门要加强对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研究、沟通协调和督导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统计局)

  (二)强化工作责任。各乡镇、各行业主管部门是本区域、本行业服务业统计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统计部门的沟通联系,自觉接受统计部门的业务指导,确保本部门数据真实准确反映归口管理行业的发展水平。统计部门要加强对各行业主管部门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与工作指导,提高部门统计整体水平。(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统计局、各行业主管部门)

  (三)加强经费保障。各乡镇、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为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有序推进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并随着服务业的发展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各项统计调查工作顺利进行。服务业统计所需工作经费和抽样调查补贴,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新增的服务业统计调查项目及信息化平台建设投入,由县财政给予必要支持。各行业管理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经费要纳入年度财务预算。(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财政局、各行业主管部门)

  (四)加强考核督导。各乡镇、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制定贯彻落实意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做好本地本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各责任单位要加强对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督导检查,定期考核、通报服务业统计工作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把服务业统计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督查室、县统计局)

  附件:1. 服务业重点产业县级主管部门职责分工

        2. 其他营利性53项服务业县级主管部门职责分工

        3. 支撑GDP核算的服务业基础指标县级主管部门职责分工

    附件1

服务业重点产业县级主管部门职责分工

序号

服务业重点产业

责任部门

1

信息服务

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2

健康服务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3

旅游服务

县旅游发展委员会

4

文化服务

县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局

5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6

节能环保服务

县环境保护局

7

养老服务

县民政局

8

物流服务

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9

租赁和商务服务

10

居民和家庭服务

11

批发零售服务

12

住宿餐饮服务

13

体育服务

县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局

14

教育培训服务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附件2

其他营利性53项服务业县级主管部门职责分工

序号

行业

代码

责任部门

1

互联网接入及相关服务

641

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2

互联网信息服务

642

3

其他互联网服务

649

4

软件开发

651

5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652

6

信息技术咨询服务

653

7

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

654

8

其他信息技术服务业

659

9

机械设备租赁

711

县统计局

10

文化及日用品出租

712

11

企业管理服务

721

12

法律服务

722

县司法局

13

咨询与调查

723

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统计局

14

广告业

724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15

知识产权服务

725

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

16

人力资源服务

726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7

旅行社及相关服务

727

县旅游发展委员会

18

安全保护服务

728

县公安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19

其他商务服务业

729

县统计局

20

家庭服务

791

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21

托儿所服务

792

县教育局

22

洗染服务

793

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23

理发及美容服务

794

24

洗浴服务

795

25

保健服务

796

县统计局

26

婚姻服务

797

县民政局

27

殡葬服务

798

28

其他居民服务业

799

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29

汽车、摩托车修理与维护

801

县交通运输局

30

计算机和办公设备维修

802

县统计局

31

家用电器修理

803

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32

其他日用产品修理业

809

县统计局

33

清洁服务

811

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34

其他未列明服务业

819

35

新闻业

851

县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局

36

出版业

852

37

广播

861

38

电视

862

39

电影和影视节目制作

863

40

电影放映

865

41

文艺创作与表演

871

县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局

42

艺术表演场馆

872

43

图书馆与档案馆

873

县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局、县档案局

44

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874

县民政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局

45

体育组织

881

县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局

46

体育场馆

882

47

休闲健身活动

883

48

其他体育

889

49

室内娱乐活动

891

50

游乐园

892

县统计局

51

彩票活动

893

县民政局、县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局

52

文化、娱乐、体育经纪代理

894

县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局

53

其他娱乐业

899

县统计局

 

    附件3

支撑GDP核算的服务业基础指标

县级主管部门职责分工

指标名称

责任部门

服务业

非营业性服务业

财政八项支出

县财政局

营利性服务业

电信业务总量

中国移动泸西分公司

中国电信泸西分公司

中国联通泸西分公司

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

县旅游发展委员会

安全保护服务业营业收入

县公安局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

县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局

批发和零售业

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速

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速

住宿和餐饮业

住宿业营业额增速

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餐饮业营业额增速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速

中国人民银行泸西县支行

其它

公路运输总周转量

县交通运输局

铁路运输总周转量

县发展和改革局

邮政业务总量增速

中国邮政泸西分公司

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增速

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