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政府文件
  • 索引号
    000014348/2020-01864
  • 发布机构
    泸西县水务局
  • 文号
    泸政发〔2018〕156号
  • 发布日期
    2018-12-29
  • 时效性
    有效

泸西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泸西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属有关办、局:

  《泸西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年)》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此件公开发布)

 

 

  泸西县人民政府    

  2018年12月28日    

 

  泸西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年)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前言

  泸西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红河州的北大门,地处红河、文山、昆明、曲靖四州市交汇处,国土面积1674平方公里,有过境河道矣维河、小江河、金马河及境内雨洒河及勺布白河2条小河流,云鹏电站库区及县属水库形成的广阔水域,县域水域总面积46588亩。县境内还有3200亩池(坝)塘和众多小(一)、小(二)型水库、宜鱼稻田5万亩及可发展冬水田养殖的茭皎地、藕田5千多亩。较为丰富的渔业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为发展泸西县的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前,我国渔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高,由于国家对渔业经济体制和价格体制进行改革,极大地调动渔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使渔业走上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渔业经济增长方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更加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开创渔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现代渔业的发展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养殖产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产业发展道路。为此,要深入推进渔业结构调整,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养殖产业,推进渔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通过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增强养殖业竞争力,推动养殖产业转型升级。

  为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促进渔业转型升级,构建水产养殖产业体系,推进泸西县水产养殖业合理布局、持续发展,提高渔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加强对泸西县水产养殖的规范化管理,实现水域资源有效配置,保持泸西县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及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泸西县县情和渔业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二节 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条例》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七、《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农业部令〔2003〕31号)

  八、《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

  九、《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十、《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

  十一、《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

  十二、《云南省渔业条例》

  十三、《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云农办渔〔2017〕121号)

  十四、《红河州农业局关于印发红河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红农渔〔2017〕22号)

  十五、《红河州农业局关于转发“云南省农业厅关于转发农业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编制大纲相关文件的通知”的通知》(红农渔〔2017〕11号)

  十六、《红河州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

  十七、《云南省泸西县水资源综合规划》

  十八、《泸西县城市总体规划》

  十九、《泸西县“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

  二十、《泸西县板桥河水库渔业资源调查研究报告》

  二十一、《泸西县历年渔业工作总结和翌年工作意见》

  第三节 目标任务

  第一条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自2017年起至2030年。

  第二条 规划目标

  依托泸西县丰富渔业资源优势,通过合理规划、分步实施,在保证水域滩涂自然环境良好前提下,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底线,稳定现有基本养殖水域,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减量增收,加快泸西县渔业产业化、区域化、现代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到2030年,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稳定在25000亩,水产品总产量达10000吨,渔业经济总产值4.2亿元。

  具体为渔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渔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渔业生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格局逐步构建;渔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水产品市场流通网络流畅贯通,水产品商品率达到90%以上,渔业生产要素市场化形成;渔业机械化水平较高,80%以上的水产养殖面积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科技对渔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渔业85%以上的增长来源于科技贡献,渔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渔业生态环境逐步修复改善;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渔民生活达到富裕水平。

  第三条 重点任务

  一、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指导养殖生产布局。

  二、有效保障养殖者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重要的养殖水域。

  三、合理调整和规划养殖生产布局,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控制养殖规模,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五、建立以养殖使用证为核心的养殖业管理制度,加强行业管理。

  第四节 基本原则

  根据泸西县水域资源的特点及水产品种养殖现状,按水域滩涂总体规划的要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遵从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

  二、一次规划、分步到位。

  三、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四、规划与调整相结合。

  五、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则。

  规划编制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泸西县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求,形成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思路,根据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大纲具体要求,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制定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具体措施,科学编制规划。

  ——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开展水域滩涂利用评价,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将用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

  ——坚持合理布局、转调结合的原则。稳定淡水池(坝)塘养殖,调减甚至取消江河湖泊水库网箱围栏养殖,重点发展生态养殖,支持养殖设施向工厂化循环水方向发展,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发展,实现养殖水域滩涂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协作发展。

  ——坚持总体协调、横向衔接的原则。要将规划放在区域整体空间布局的框架下考虑,规划编制要与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同时注意与本地区城建、交通、旅游、环保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避免交叉和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五节 规划范围

  泸西县管辖水域滩涂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水域和滩涂。

  第二章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第六节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第一条 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一、地理位置

  泸西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3°30′—104°03′,北纬24°15′—24°45′之间,东北面与曲靖市师宗县接界,东南面与文山州丘北县相望,西南面与本州弥勒市毗邻,西北面与昆明市石林县、曲靖市陆良县相连。

  二、地形地貌

  泸西县东西最大横距5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4.75公里,国土面积1674km2,距州府170公里,省会150公里。县境内东北高、西南低,自东向南呈阶梯状倾斜,最高海拔2459米,最低海拔820米。全县依地形可分为低山河谷区、坝区、丘陵、山区四种类型。拥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立体农业特征较明显。

  三、河流水系

  泸西县属珠江水系南盘江支流。县境内主要有小江河、金马河、矣维河3条河流,此外还有雨洒河和勺布白河2条小河流。

  主要河流及流域基本情况

河流名称

河流长度(千米)

流域面积(平方千米)

备注

矣维河

35

218.8

 

金马河

75

662.2

 

小江河

90

869.5

 

雨洒河

28

149.5

 

勺布白河

12.5

286.9

 

  四、水域类型

  泸西县水域类型齐全,依水域、区域性质划分,可分为江河、水库、池(坝)塘及泉眼、龙潭,此外,还有宜鱼稻田5万亩及可发展冬水田养殖的茭皎地、藕田5千多亩。依所有制形式划分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二种类型。从使用类型上看:有受高坝尾水影响,月平均水温9.8-18.1℃的水库底层水及流量大、水温偏低的泉眼、龙潭;有池(坝)塘及水库常温水域;也有由于地热作用形成的热水和因地形地势形成的南盘江干热河谷养殖水域。

  五、水域面积

  全县现有总水域面积46558亩,可养殖水面3万亩,占总水面的64%,已养水面22200亩,占可养面的74%。县境内多年平径水资源总量5.2亿立方米,4件中型水库,8件小(一)型水库,44件小(二)型水库,113件小坝塘,总库容1.7813亿m3。且随着新建、改扩建水利工程的完工,水利化程度提高,养殖水域还有扩大空间,为泸西县发展渔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然条件和渔业养殖所需的不同水域。

  第二条 自然气候条件

  一、气候

  泸西县由于北高南低和山高坝低的地势加剧了南北之间和山坝之间的气候差异,垂直性气候变化明显,形成了以北亚热带季风为主的多种气候类型和以红壤为主的多种土壤类型。据多年统计,年平均气温15.2℃,绝对最高气温33.8℃,绝对最低气温-11.3℃。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2112.1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30.5千卡/平方厘米,日照48%。常出现冬春少雨易旱,夏秋多雨易涝的现象

  二、水文

  根据泸西县气象局1958年建站以来的统计分析,全县年平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但受西南暖温气流和北方冷空气的作用及地形差异影响,季节明显,分布不均,冬春干旱少雨,夏秋多雨时有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091mm。河流水量受雨量的影响明显,雨季流量大,旱季流量小,尤以6-10月的径流量最大,约占全年总径流量的68.9-79.7%之间;水库坝塘的蓄水量也如此,雨季水位上升,旱季水位下降。

  三、水质

  据重点库、塘、坝抽样测定,大部份水质无色无臭无味透明,多属重碳酸镁型水,夏季县内各水域溶氧和PH值变化幅度较大,春秋季变幅小,冬季较稳定。PH值常保持在6.8—8.1之间,溶解氧在5.9—10.15毫克/升之间,且水质较好,总硬度小于25度,水质含量指标全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及《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的规定。

  四、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受降雨量影响很大,进入雨季后,各河流和水库坝塘水位暴涨,池(坝)塘养殖用水浸漫池堤,流入的水质混浊,或致局部地段坍塌,旱季渔业用水紧张,不时给渔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冰冻等)时有发生,但对渔业影响可略。

  第三条 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一、鱼类

  根据《云南省鱼类志》《云南省红河州地区生物资源科学考察报告》《泸西县板桥河水库渔业资源调查研究报告》等资料所述,泸西县鱼类有6目13科53种,占全省399种的13%,占全州124种的42%,其中鲤形目最多,有3科35属42种,且有虾、蟹、螺、蝌等其他水生经济动物,并有中国仅有的仙女虾(旋额虫)物种、国家Ⅱ级保护鱼类:透明金线鲃、阿庐金线鲃及多鳞倒刺鲃等地方土著鱼类。现主要养殖经济品种有鲤、草、鲢、鳙、鲫、青、叉尾鮰、银、鲂、鲟、鳟、罗非、鲶、公、丁桂、黄辣丁等,大部为外来引种。

  二、浮游植物

  主要有52属,隶属于8门、10纲、15目、27科。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有23属;硅藻门次之,有13属;蓝藻门10属;其他甲藻门2属,隐藻门、金藻门、黄藻门、裸藻门各1属。

  三、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共有28属,其中原生动物4属,轮虫8属,枝角类9属,桡足类7属。常见主要有11属,主要为原生动物3属,如砂壳虫、钟虫、简壳虫;轮虫类6属,如臂尾轮虫、龟甲轮虫、叶轮虫、平甲轮虫、晶囊轮虫、椎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各1属如秀体蚤属、球状许水蚤。

  四、水生植物

  常见有25种,隶属于13科19属,其中挺水植物20种、漂浮植物3种、沉水植物2种。代表为莲藕、慈菇、茭瓜、马来眼子菜、水蓼、铁线草、喜旱莲子草、轮叶黑藻、菹草、浮萍、田字萍、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等。

  五、底栖动物

  主要有13种,隶属4目12科,以寡毛纲、腹足纲、瓣鳃纲为优势种群,以摇蚊幼虫、水蚯蚓、螺等为代表。

  第四条 水域环境状况

  泸西县为较典型的农业县,工业发展滞后,以食品加工业为主,生活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根据2016年泸西县环境统计数据,2016年泸西县废水排放556万吨,其中:工业源10万吨,生活源546万吨。其中:工业源污水排放量占全县污水排放总量的1.8%,生活源污水排放量占全县污水排放总量的98.2%。污水主要来源于全县工农业生产及居民产生的污染物,属面源污染,污水中含量较高的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等。县境内河流除南盘江和小江部分河段水质较差外,其它水域水质较好。南盘江属跨界河流,是沿江各州县污水排放最终汇入处,也是水质较差的主要原因;小江部分河段水质较差的原因是泸西县部分乡镇生活源污染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所致。

  第五条 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根据泸西县水域滩涂资源、水文、气候条件、水生生物资源、水域环境状况,经多方论证并进行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评价,认为:泸西县境内的农村池(坝)塘承载力在亩产量300公斤内,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境内的水库除板桥河水库承载力在亩产量20公斤内,其它限养殖区水库承载力在亩产量35公斤内,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第七节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条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经多年发展,因渔业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渔业基础设施的改善,渔业结构调整、养殖品种的优化,水产品总量、养殖单产水平和渔业经济总产值逐年提高。据统计,截至2016年泸西县养殖面积达22200亩,占可养面的74%,水产品总产量达5760吨,渔业总产值为8860万元。渔业初步形成了以冷水鱼产业、大水面无公害养殖、云鹏电站热区网箱养殖、池(坝)塘精养高产养殖、稻鱼种养、阿庐金线鲃等土著鱼保护与开发为代表的渔业发展新格局。主要养殖品种有鲤、草、鲢、鳙、鲫、青、叉尾鮰、银、鲂、鲟、鳟、罗非、鲶、公、丁桂、黄辣丁等,具体表现如下:

  一、渔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在稳定现有养殖面积的同时,推行稻鱼综合种养殖及浅水藕、冬水田养殖,且随着强投饵、高密度、轮捕轮放、网箱养殖新技术等运用,提高水面利用率,为渔业生产规模拓展、增产创造有利条件。

  二、水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渔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发展,水产品产量供给大幅度增长,保障市场水产品的有效供给,改善膳食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水产养殖品种多样化

  养殖品种在稳定发展草、鲢、鳙、鲤等大宗常规品种的同时,积极引进、推广10多个名特优新品种,开发、推广土著鱼阿庐金线鲃,并致力于尽快形成规模生产,丰富市场水产品花色品种,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渔业经济发展开始从“数量型渔业”向“质量型渔业”转变,促进了泸西县渔业的提质增效。

  四、渔业科技推广成效显著

  全县推广池塘养殖、冬水田养鱼、大水面及电站库区网箱养殖技术。其产量占全县养殖产量的96%,是泸西县渔业生产的主体,推广成效已显。

  五、冷水鱼产业发展壮大

  泸西县冷水鱼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鱼种和商品鱼在保证全县养殖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同时,还大量销往省内各县市和贵州、广西等省区及越南市场,成为云南省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之一。

  六、渔业产业化发展迈出步伐

  水产养殖与垂钓、餐饮等第三产业有机结合,水产品流通市场初见雏形,带动当地和周边地区渔业的发展,促进了渔业产业化发展。

  七、地方土著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有进一步提高

  经多年探索,并成功孵化及培育了阿庐金线鲃人繁苗数万,对促进阿庐金线鲃商品化、产业化发展,为土著鱼资源走上可持续利用,壮大泸西渔业经济奠定下坚实的科技基础,摸索出了成功经验。

  八、加强渔业行政执法工作,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法兴渔、强化管理、公正严明、服务渔业”的渔政管理工作方针,大张旗鼓宣传《渔业法》等相关渔业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和巡查力度,落实各监管工作职责。

  九、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加强领导,层层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渔业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强化了渔业三大安全监管和巡查。依法开展渔业船舶“三证合一”工作。

  十、应急体系初步建立

  为加强对泸西县水生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重新对《泸西县突发重大水生动物疫病应急预案》进行修定,并印发实施。

  第二条 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全县国土面积1674平方公里,辖5镇3乡、87个村(居)委会、510个村(居)民小组。2017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4.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4.9%,世居汉、彝、回、傣、壮、苗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5.23%。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42亿元,与2014年相比年均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166.7亿元,年均增长20.3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5亿元,年均增长9.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22元,年均增长10.9%。2015年,县域经济指标在全省129个县市区综合考评中排名第21位,在“十二五”期间进位了55位;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13个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之一。2018年,全县预计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21.2亿元,第二产业39.6亿元,第三产业4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5%、16.2%、8.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2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9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城镇常住居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30元、12344元,分别同比增长9.5%、10%。同时泸西县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低纬度高原特色农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云南省农业产业发展30个重点县之一的机遇,整合投入财政涉农资金8.81亿元,带动经营主体投入20.27亿元配套基础设施,建成高稳产农田15.56万亩。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信息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全县“烟、果、菜、花、药、畜”六大优势农业产业品牌效应日益凸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实现质效双增。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食品饮品加工等新型工业,加快以康体运动、休闲度假、养老养生为主的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为水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条 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一、渔业资源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地缘条件,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外向市场。水域水质优良、无污染,天然饵料丰富,是良好的养殖场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为泸西水产品的输出提供了广阔市场。

  二、多样的气候条件、充沛的水资源为鱼类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为鱼类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

  三、水产资源丰富,具有水面广、品种多、品质优等特点。草、鲢、鳙、鲤、鲫等鱼类是泸西县的主要经济鱼类。鳟、鲟、青、叉尾鮰、黄颡、裂腹、抗浪、罗非、娃娃、银等鱼类是泸西县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名优经济鱼品种。

  四、休闲垂钓观光渔业的兴起和发展,为水产业的多轮驱动,开辟另一片全新的领域,促进了水产业的多向发展。

  五、稻渔综合种养的应用和实施,为泸西县水稻种植区发展渔业生产指明方向,而泸西县5万多亩宜渔水稻种植面积也为稻渔综合种养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各项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为优质、安全水产品的生产提供了保障。

  七、渔业资源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加强,渔业增殖放流力度加大,渔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为渔业的有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八节 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第一条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结合泸西县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在科学评价泸西县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科学划定各类养殖功能区,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基本养殖水域,保障渔民合法权益,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确保有效供给安全、环境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发展总目标。

  第二 总体思路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冷水鱼产业区、池(坝)塘精养区、大水面养殖区和云鹏电站、城郊及旅游休闲渔业区,稻鱼综合种养殖区,以科技培训和推广、养殖品种的名优化及水产加工业建设为重要举措,以黄草洲生态湿地保护、土著鱼资源开发和保护、旋额虫保护区建立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以建立和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水生动物防疫与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渔业码头等渔业基础设施及保障体系建设为后盾,以推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为手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底线,努力构建自然环境和谐、主导产业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比较效益显著、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水产养殖业格局。

  第三章  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第九节 功能区划概述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按要求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设定发展底线,稳定基本养殖面积,保护渔民合法权益。根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分原则,结合《红河州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云南省泸西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泸西县城市总体规划》等及泸西县今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

  第十节 禁止养殖区(水面24000亩)

  禁养区。

  一、板桥河水库:库区植被丰富,水质清新,水质已达II类以上,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作为泸西县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主要供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灌溉及部分发电用水,被列入禁止养殖区。水库位于泸西县旧城镇木龙村委会,为中型水库,正常蓄水7943万立方米,水面面积15000亩。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承载力分析和行洪区。

  二、南盘江干流云鹏电站库区泸西辖区:水域类型为河流,位于泸西县与文山州丘北县交界,面积近9000亩,现有网箱养殖户58户,网箱养殖面积341.78亩,应以取缔,改为重点发展休闲渔业区。禁养依据:中央、省、州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及限制在重点湖泊水库等公共自然水域开展网箱围栏养殖、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三、县境内河道:包括小江河、金马河、矣维河、雨洒河和勺布白河。水域类型为河流,河道长度合计240.5千米,为开展增殖放流的主要区域,放流品种以水质改善或维护生物多样性为主,以养护和恢复水产种质,做好鱼类资源增殖为目的。禁养依据:中央、省、州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及限制在重点湖泊水库等公共自然水域开展网箱围栏养殖、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第十一节 限制养殖区(水面21698亩)

  一、1类限养区(水面17003亩)

  (一)白水塘水库:水域类型中型水库,位于白水镇善导村委会,水域面积8700亩,养殖水面3920亩。限养依据:城市和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二)五者水库:水域类型中型水库,位于白水镇既庶村委会小五者村,水域面积2250亩,养殖水面660亩。限养依据:城市和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三)阿味水库:水域类型中型水库,位于白水镇红杏村委会,水域面积4650亩,养殖水面1200亩。限养依据: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四)茨凹水库:水域类型为小(一)型水库,位于午街铺镇雨洒村委会,水域面积165亩、养殖水面52亩。限养依据: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五)核桃村水库:水域类型为小(一)型水库,位于金马镇石岗冲村委会,水域面积300亩,养殖水面351亩(除险加固后)。限养依据: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六)盐井沟水库:水域类型为小(二)型水库,位于永宁乡舍者村委会,水面面积75亩。限养依据: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七)炭房水库:水域类型为小(二)型水库,位于永宁乡舍者村委会,水面面积4亩。限养依据: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八)凹部山水库:水域类型为小(二)型水库,位于三塘乡李子箐村委会小阿棚村,水面面积30亩。限养依据: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九)泥墨勒坝塘:水域类型为坝塘、位于向阳乡沙马村委会泥墨勒村,水面面积6亩。限养依据: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十)阿庐古洞风景区及周边:水域类型为浅层地下水,位于中枢镇瓦窑村委会,水面面积暂定800亩。限养依据:风景名胜区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十一)皮家寨龙潭及周边:水域类型为浅层地下水,位于中枢镇龙甸村委会江头村,水面面积23亩。限养依据:城市和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二、2类限养区(水面4695亩)

  (一)黄草洲生态湿地周边及上游水源补给地:水域类型为浅层地下水,位于中枢镇新华、龙甸、新寨村委会,水面面积暂定3000亩。限养依据:国家湿地公园、水域承载力分析、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二)所得村水库:水域类型为小(一)型水库,位于金马镇山口村委会所得村,水面面积150亩。限养依据:未来规划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三)无浪海水库:水域类型为小(一)型水库,位于白水镇无浪村委会大无浪村,水面面积405亩。限养依据:未来规划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四)山衣水库:水域类型为小(一)型水库,位于白水镇既庶村委会小五者村,水面面积240亩。限养依据:未来规划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五)上马水库:水域类型为小(一)型水库,位于午街铺镇河外村委会上马村,水面面积420亩。限养依据:未来规划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六)平海子水库:水域类型为小(一)型水库,位于永宁乡笼册村委会大沙地村,水面面积480亩。限养依据:限制在重点湖泊水库等公共自然水域开展网箱围栏养殖、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据城乡人居饮用水水质标准及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分原则,结合泸西县城建、环保、国土、旅游等各功能规划。限制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限制在重点湖泊水库等公共自然水域开展网箱围栏养殖;在以上区域内进行水产养殖的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二节 养殖区

  养殖区按水域类型分为池(坝)养殖区、水库养殖区、稻田和冬水田养鱼区。

  一、池(坝)塘养殖区

  该区分布于全县8个乡镇,面积3200亩,除泥墨勒坝塘、炭房水库(原为坝塘)共10亩为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外,其余都位于地势较平坦,水源丰富,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的山地平坝地区,池坝塘分布相对集中,有较好的养殖基础,是全县传统渔区、商品鱼主产区和鱼种培育基地。发展方向是充分利用区位、水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良水产苗种和商品鱼,逐步向名品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以满足城乡中高档收入人群的消费需要为目标,建设中高档养生和渔业休闲观光场所,以垂钓、休闲、餐饮养生理念,构建独特的环保型休闲养生体系,形成集休闲、娱乐、运动、竞赛、养生、生态保护于一体的休闲渔业产业形态。

  二、水库养殖区

  水库养殖区是泸西县渔业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承担安全饮用水的水源,列入禁养区和限养区的水库外,全县还有42件小(二)型水库,水域面积1986亩,且随着水利化程度的逐年提高,水域面积还有扩大的空间,发展潜力巨大。对水库养殖,实行分类指导,推行精养、半精养方式的科学养鱼,提高科技含量,可达到以鱼养水、以水养鱼。提倡以鲢、鳙、鲤、草等鱼类为主,走名优化、品牌化、规模化之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全面提升水库渔业生产力。

  三、稻田、冬水田养鱼区

  在小江河、金马河、矣维河、雨洒河和勺布白河等周边流域、排灌方便的宜渔稻田(约50000余亩)及茭皎地、藕田(共5000余亩),利用产业结构调整之机,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特别是干热河谷地带,通过开挖田间稻鱼工程或提高投放规格、投放密度,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提高水产品产量和稻谷及茭皎、藕产量。田间作物收割后,捕大留小,或补足鱼种,转入冬水田养殖,以延长养殖时间,提高成品上市规格和产量,进而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十三节 加强组织领导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全局观,充分发挥水务(渔业)、农科、交通、国土、财政、环保等部门的行政职能。加强对规划的行政管理、监督管理和协调管理。泸西县水务局为制订本规划的牵头单位。在泸西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领导小组领导下,各单位应对规划的制订和实施进行组织、沟通、协调和服务,对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

  第十四节 强化监督检查

  认真贯彻执行《泸西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完善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审批,落实养殖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泸西县渔业管理制度,科学利用水域从事水产养殖生产,切实维护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从加强养殖证制度实施的组织和领导入手,加强养殖水域滩涂用途管制及加强水产养殖生产执法,对于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用途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收回《养殖水域滩涂使用证》。

  第十五节 完善生态保护

  加大宣传,实施养殖水域容量控制防范渔业水域环境污染,确保水产品质量,从社会上营造绿色渔业、生态渔业的良好氛围。

  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划定规定,加大示范减排技术培训推广力度,积极开展绿色低碳水产健康养殖,推广池塘工程化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从技术上支撑绿色、生态渔业的发展。

  加强渔业水域管理,水务、环保、国土、农科等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形成长效机制,防范工农业、生活废水污染,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对渔业用水水源的污染,完善渔业水域生态保护。对限养殖区和养殖区各类型养殖实行达标整治,养殖废水达标排放。

  第十六节 其他保障措施

  加快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要按照规划和市场要求,实行合理布局,各有侧重的原则,加快养殖品种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区域化、产业化格局。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实现养殖品种良种化、产品优质化。同时,实施放养密度、投饵、施药控制,合理密养、科学投饵,正确施药。

  推进区域主养产业建设,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坚持分类指导、各有侧重,推动优势水产品和特色水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向专、精、特、新、强方向发展,构建优势产业区和特色产业区,将发展特种水产业与无公害基地、标准化生产结合起来,与产业化经营、休闲观光结合起来,与现代化渔业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加大鲟、鳟、银等优势鱼类品种开发力度。以提高质量、效益为重点,推进健康养殖,加快新型渔业经济发展,按照“以消费带动生产”的思路,适应现代生活的新需求,依托江河、水库、湿地及旅游景区的环境优势,加快建立一批集观赏、垂钓、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基地,大力拓展渔业产业功能,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延伸产业链,做优做大做强泸西特色水产业,使之成为富泸支柱产业。

  本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如涉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的,按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办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节 关于规划效力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参照农业农村部有关规定,实施使用用途管制、禁止和限制养殖区管理、养殖区管理。

  一、使用用途管制

  本规划是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基本依据,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要严格依据本规划开展,严格限制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用途的行为。在规划范围外,不得新建及改扩建养殖项目。其它生态保护或工程建设项目等占用规划内养殖水域滩涂的,必须征求泸西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按照有关要求对本规划进行修订后实施,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补偿。

  二、禁止和限制养殖区管理

  禁止养殖区的水产养殖,由相关部门负责督促限期搬迁或关停。限制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不达标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督促限期搬迁或关停。禁止和限制养殖区内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划定前已有水域养殖,搬迁或关停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依法给予补偿,并妥善安置养殖者生产生活。

  三、养殖区管理

  养殖区内符合规划的养殖项目,应当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使用药物,防治造成水域的环境污染,养殖生产应符合《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完善全民所有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审批,健全使用权的招、拍、挂等交易制度,推进集体所有养殖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规范水域滩涂养殖证登记工作。加强渔政执法,查处无证养殖,对非法侵占养殖水域滩涂的行为进行处理,规范水域滩涂开发利用秩序,强化社会监督。

  第十八节 关于规划图件

  规划图为规划文本附件,具有与文本同等的法律效力。

  附件:1. 泸西县2017年养殖水域利用情况统计表

  2. 泸西县水库水面面积表

  3. 泸西县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表

  4. 泸西县2017—2030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图

  附件1

  泸西县2017年养殖水域利用情况统计表

乡镇(项目)

池塘面积(亩)

坝塘面积(亩)

水库面积(亩)

总计(亩)

合计

2000

600

19600

22200

中枢镇

900

400

650

1950

向阳乡

10

0

0

10

三塘乡

90

0

20

110

永宁乡

39

0

80

119

午街铺镇

180

150

320

650

旧城镇

80

0

150

230

金马镇

367

0

380

747

白水镇

250

50

100

400

县属水库

84

0

17850

17934

电站

0

0

50

50

  补充说明:泸西县稻田面积1000亩,水产品产量40吨;冬水田养鱼100亩,水产品产量10吨。

  附件2

   泸西县水库水面面积

  附件3

  泸西县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表

代码

名称

代码

功能区划内容

1

禁养区

11

旧城镇板桥河水库,水域类型中型水库,水面面积15000亩,养殖水面8050亩。禁养依据: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域承载力分析和行洪区。

12

南盘江干流云鹏电站库区泸西辖区:水域类型为河流,面积近9000亩。禁养依据:中央、省、州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及限制在重点湖泊水库等公共自然水域开展网箱围栏养殖、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13

小江河、金马河、矣维河、雨洒河和勺布白河:水域类型为河流,河道长度合计240.5千米。禁养依据:中央、省、州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及限制在重点湖泊水库等公共自然水域开展网箱围栏养殖、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2

1类限养区

21

白水塘水库:水域类型中型水库,位于白水镇善导村委会,水域面积8700亩,养殖水面3920亩。限养依据:城市和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22

五者水库:水域类型中型水库,位于白水镇既庶村委会小五者村,水域面积2250亩,养殖水面660亩。限养依据:城市和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23

阿味水库:水域类型中型水库,位于白水镇红杏村委会,水域面积4650亩,养殖水面1200亩。限养依据: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24

茨凹水库:水域类型为小(一)型水库,位于午街铺镇雨洒村委会,水域面积165亩、养殖水面52亩。限养依据: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25

核桃村水库:水域类型为小(一)型水库,位于金马镇石岗冲村委会,水域面积300亩,养殖水面351亩(除险加固后)。限养依据: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26

盐井沟水库:水域类型为小(二)型水库,位于永宁乡舍者村委会,水面面积75亩。限养依据: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2

1类限养区

27

炭房水库:水域类型为小(二)型水库,位于永宁乡舍者村委会,水面面积4亩。限养依据: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28

凹部山水库:水域类型为小(二)型水库,位于三塘乡李子箐村委会小阿棚村,水面面积30亩。限养依据: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29

泥墨勒坝塘:水域类型为坝塘、位于向阳乡沙马村委会泥墨勒村,水面面积6亩。限养依据: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210

阿庐古洞风景区及周边:水域类型为浅层地下水,位于中枢镇瓦窑村委会,水面面积暂定800亩。限养依据:风景名胜区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211

皮家寨龙潭及周边:水域类型为浅层地下水,位于中枢镇龙甸村委会江头村,水面面积23亩。限养依据:城市和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2类限养区

21

黄草洲生态湿地周边及上游水源补给地:水域类型为浅层地下水,位于中枢镇新华、龙甸、新寨村委会,水面面积暂定3000亩。限养依据:国家湿地公园、水域承载力分析、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22

所得村水库:水域类型为小(一)型水库,位于金马镇山口村委会所得村,水面面积150亩。限养依据:未来规划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23

无浪海水库:水域类型为小(一)型水库,位于白水镇无浪村委会大无浪村,水面面积405亩。限养依据:未来规划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24

山衣水库:水域类型为小(一)型水库,位于白水镇既庶村委会小五者村,水面面积240亩。限养依据:未来规划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25

上马水库:水域类型为小(一)型水库,位于午街铺镇河外村委会上马村,水面面积420亩。限养依据:未来规划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26

平海子水库:水域类型为小(一)型水库,位于永宁乡笼册村委会大沙地村,水面面积480亩。限养依据:限制在重点湖泊水库等公共自然水域开展网箱围栏养殖、水域承载力分析、行洪区及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文件。

3

养殖区

31

池(坝)塘养殖区:分布于全县8个乡镇,面积3200亩,除泥墨勒坝塘、炭房水库共10亩为农村安全饮用水水源区外,渔业业向名品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水库养殖区:除承担安全饮水列入禁养区和限养区的水源外,全县还有42件小(二)型水库,水域面积1986亩,可实行分类指导,达到以鱼养水,以水养鱼。稻田、冬水田养鱼区:宜渔稻田约50000余亩及茭皎地、藕田共5000多亩,可开展稻渔综合种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