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标题:关于加快泸西小香葱轮作步伐的建议
提案内容(摘要):泸西县种植面积已达13.5万亩,45万亩次,产量达113万吨,产值35亿余元,直接带动5万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创业,年务工收入达15亿余元,小香葱产业已成为泸西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但由于生产行为不规范,大量使用生鸡粪及化学肥料,导致土壤板结、盐渍化,重金属超标,团粒结构差;同时对土地实行略夺式种植,没有轮作意识,地块重茬问题严重,病虫害加大,产品产量及质量日愈下降;加之盲目扩大种植规模,导致劳动力紧张工价上涨。这些行为严重制约了全县小香葱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议: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泸西县的气候特点和小香葱基地全设施化的优势,选择一些既可鲜销又可加工的品种,如萝卜,贡菜等,引导香葱种植户加快轮作步伐,强化运行监管,同时重点培育一批针对轮作品种及香葱加工龙头企业从而促进泸西县高原特色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承办单位:泸西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督办领导:泸西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副主任 王云冲
协商方式:面商
办理复文(摘要):《泸西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对政协泸西县十届三次会议第2024号提案的答复》(泸农科函〔2024〕104号)。
严格执行香葱轮作休耕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基地用途管控,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小香葱和粮油作物周期性轮作,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县小香葱种植基地轮作,建立健全小香葱和粮油作物轮作制度,严防土壤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最大限度保护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发生,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对小香葱种植地块进行轮作和休耕,改种其他作物或休耕期满一季后方可栽种香葱作物。选择小香葱与粮油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豆类、薯类等)交替轮作,例如:小香葱-小麦(油料)-玉米,小香葱-小麦(油料)-水稻等轮作模式。重点选择种植规模较大、种植水平较高、连作年限较长的农田作为轮作区域,每年轮作面积不低于4.38万亩。截至目前,在泸西县中枢镇挨来村委会中挨来村完成水稻香葱轮作试验50亩。在旧城镇大矣白广福香葱基地内完成香葱品种比较试验8个,已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506.3亩。
办结时间:2024年10月12日
办理结果:A类
提案者对办理情况: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