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县午街铺镇雨洒村,蚕茧成了村民的 “金疙瘩”。近年来,雨洒村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势,深耕养蚕产业,让小小蚕宝宝 “吐” 出富民强村新图景。
走进雨洒村委会,错落有致的桑园宛如一片绿色海洋,生机盎然。桑园里,村民们穿梭其间,采摘鲜嫩桑叶,为蚕房里的 “宝贝” 准备美食。在雨洒春丝栽桑养蚕农场,杨永春正忙着将刚采摘回来的桑叶投喂蚕宝宝。蚕床上,一条条蚕宝宝在桑叶上慢慢爬动,悠闲地啃食着,发出沙沙声响。
杨永春介绍,养蚕比种植其他农作物划算得多。桑树进入丰产期后,一年可养蚕 4-5 批,每亩桑叶能产 200 公斤蚕茧,按当前市场价,每亩产值高达 1 万元。像杨永春这样从事栽桑养蚕的村民不在少数。
我种植了十多亩桑树养蚕,一年能养五到六次,桑叶好的时候能养六到七次,多养多得,一年能有五六万元收入。
为提升养蚕效益,自 2017 年雨洒村组织发展栽桑养蚕产业以来,村里组织技术骨干到先进地区取经,成立技术服务队,从桑叶培育、温湿度调控到病虫害防治,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指导,使得蚕茧的产量和质量显著提升。
这七年间,村委会派我们到处学习,还派技术员来家家户户指导。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学到了一定技术,现在每次都能养成功。
在我们养蚕这几年中,有邻居朋友看到我养蚕效益好,他们也跟着我们养,我们也指导他们养蚕。
产业要发展,模式是关键。雨洒村创新采用 “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由合作社统一采购优质蚕种、协调销售渠道,破解了农户单打独斗的难题。目前,全村已有14户参与种桑养蚕,养殖规模突破250余张蚕种,鲜茧年产量达11吨,年产值超75万元。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村里还衍生出蚕丝被加工业务,让蚕桑产业链条越拉越长。
下一步,我们要动员养蚕户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对于一部分老弱病残,他们出去打不了工,我们会继续引导他们发展栽桑养蚕产业,为他们提供一个在家门口就业的平台,让他们既能好好照顾家,又能赚到钱。
如今,在养蚕产业的带动下,雨洒村村民的生活蒸蒸日上。从曾经单一的产业结构到如今蓬勃发展的富民产业,小小蚕茧正编织着雨洒村村民的致富梦,银丝也化作了一条条 “黄金” 带,引领着村民迈向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