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向阳乡坚持“党建引领、民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以“红色根系”工程为抓手,将基层党组织服务触角延伸至民生末梢,构建起“组织根系向下扎根、服务根系向外延伸、创新枝叶向上生长”的立体化服务体系,切实筑牢民生保障底线,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一、深扎“红色根基”,夯实民生底盘
民生工作千头万绪,党建引领是核心。向阳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将民政工作纳入“红色网格”管理体系,推动“支部扎在网格里,政策春风暖万家”工程。全乡将8个行政村划分为62个红色网格,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民政专员,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同时形成“双向培养”机制,将优秀民政工作者发展为党员,将党员干部培养为民政业务工作能手。如今,已有10余名优秀民政工作者发展为党员,20余名党员干部成为民政工作能手,向阳乡红色根基在不断滋养中壮大,形成了“根系壮,民生暖”的生动图景。
二、延伸“红色触角”,滋养民生沃土
民生服务重在“最后一米”,基层治理贵在“精准触达”,以“红色网格”为依托,向阳乡将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到了群众家门口。通过“网格发现-支部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社会救助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2025年2月,网格员发现旧寨村村民李顺元因年满60周岁,无劳动力,无子女,无收入来源,立即启动了“吹哨报到”机制,乡民政办在3天内完成入户调查,在2025年3月将其纳为特困供养对象。2024年以来,通过网格主动摸排新增低保68户,临时救助36户,真正实现了困难群众在哪,服务触角就延伸到哪。
三、嫁接“红色枝条”,催生民生活力
民生服务既要扎深根基,更需要创新破局。向阳乡以“嫁接红色枝条”为理念,创新民政工作模式,将“工作经验”与“数字赋能”相结合,依托云南省救助平台,对民政、医保、住建等多个部门反馈数据设置预警机制,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困难群众,提前介入救助。通过“互联网+”模式,困难群众可通过手机APP或小程序在线申请社会救助,实现了救助申请“掌上办”“网上办”,显著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当红色基因遇到数字技术,民生服务迸发出了全新的活力,绘就了一副“根系稳、枝条新、服务优”的民政工作新画卷。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向阳乡将持续深化“红色根系”工程,以党建“绣花针”穿起民生“千条线”,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用实际行动书写“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温暖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