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塘乡方摆村委会小方摆村民小组的生姜迎来收获期,农户们正利用晴好天气进行采收,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色泽金黄,饱满鲜嫩的生姜,堆满田间地垄,不仅展现出农户辛勤付出的收获,更是承载着美好“姜”来的期盼。


在农户金文陆的一块种植地里,棵棵姜苗郁郁葱葱、茎粗叶肥,长势甚是喜人,块块破土而出的新鲜生姜伴随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金文陆一家正带领10多名工人分工合作,进行拔姜、去泥、剪杆、装袋等,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生姜的长势好,亩产量能达到4吨,价钱也好,每公斤收购价在4块左右,很多生姜还没拔出来就已经被商贩抢着预定了。”金文陆笑着说,今年我家种了5亩生姜,预计收入8万元,明年打算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0亩。

得益于光照充足、土质疏松、不易积水等自然条件,方摆村种植出来的生姜块大肉厚、味辣皮薄,深受市场青睐。2024年,全村生姜种植面积高达200余亩,预计产值330余万元,小黄姜已成为促进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既丰富了当地的“菜篮子”,又鼓起了群众“钱袋子”,是当地名副其实的“金疙瘩”。



方摆村委会平均海拔1970米,年平均气温15℃,气候冷凉。同时喀斯特地貌显著,土地石漠化严重、耕地碎片化、人均耕地少等因素,严重制约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受地形地势影响,一直以来主要以种植烤烟、玉米、荞等传统作物为主。如何增加农户收入一直是该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近年来,村“两委”转换思路,扬长避短,充分挖掘高山冷凉资源禀赋,大力引导农户种植品质佳、口感好的青辣椒、青豌豆等绿色冷凉蔬菜,产品走俏周边各地市场,先天“石漠化”“冷凉”等劣势成为产业发展“量身定制”的独特优势,既解决了石漠化难题、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又让特色产业得以发展,“冷”劣势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热”产业、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接下来,三塘乡将持续坚持党建引领为先,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善水利道路、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引导各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