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泸西召开的红河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场会上,泸西县交流了在防治楚雄鳃扁叶蜂方面取得的成效。
泸西县于2012年在板桥河水库首次发现该虫危害,最先只是零星发生,2014年全县受害林木达3000亩,2016年达5000亩,2018年达5500亩,成灾面积也逐年增加。受害株率57%,严重的受害株率达100%。
自病虫害发生后,我县一是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治理区划,坚持预防和除治统筹兼顾,加强依法除治和检疫,强化政府行为,采取群众参与的联防联治相结合的方式,使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二是采取药物喷洒、人工择除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三是采用生物和化学农药相结合方法进行生化防治。四是开展以菌治虫防治试验,采用白僵菌、绿僵菌、粉拟青霉菌、苏云金杆菌(BT)4种真菌或细菌防治受害林木,每种药剂防治50亩,施药2次,防治时间8月上旬和9月上旬各1次。施药20天、30天后检查幼虫感病情况。五是开展以虫治虫试验。通过人工饲养胡蜂,利用胡峰控制楚雄腮扁叶蜂,试验面积100亩。六是通过采取封山育林、补植补造林中空地、培育和营造混交林、禁捕鸟类等措施,恢复生物多样性,实现自然控制楚雄腮扁叶蜂的目的,试验面积1000亩。
通过多种有效应对措施,我县在防治楚雄扁叶蜂虫害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在利用生物生物防虫和以虫治虫试验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