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3-02581
信息分类
政策文件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发布机构
泸西县教育体育局
文号
泸办发〔2023〕35号
发布日期
2023-11-22
信息名称
中共泸西县委办公室 泸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泸西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县委和县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县属各直属事业单位:

  《泸西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已经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 共 泸 西 县 委 办 公 室

  泸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0月31日

 

泸西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2023—2025 年)根据《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红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及全省、全州教育发展大会精神和要求,结合泸西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

  2023 年健全机制,实现一年有起色;2024 年提升质量,实现两年有成效;2025 年迈上新台阶,实现高中教育引领效应发挥明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达到州级指标要求、学前教育“一县一示范”的目标,教育事业进入全省先进地区行列。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强党建推进立德树人提升行动”

  1.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县委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常务会每年研究教育工作不少于 2 次。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挂联学校工作机制,推动县、乡镇领导深入挂联学校调研和讲授思政课,落实乡镇党委书记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每年至少研究教育工作 4 次,及时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 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稳步实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落实中小学校党务工作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标准和激励保障等政策。选优配强学校党组织领导班子,抓实年度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及结果运用。持续创建“云岭先锋·育人红烛”党建示范校,选树一批党员先锋模范;深入开展“阿庐红烛耀·校园党旗红”工作,打造一批有载体有内涵的党建“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实现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并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持续推进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结对共建。

  3. 强化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发挥大思政课育人作用,将思政教育的研究内容向中小学学段衔接贯通、工作对象向课程和学生延伸、实践范围向校内和校外互联,增强思政教育的操作性、实践性和有效性。用好用活“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每学期开展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同讲一堂思政课”不少于 2 次。结合中小学学段特点,组织评比展示一批思政“精品课”,丰富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加强中小学校思政课教师配备和人才培养,按照每年不少于 1 期,3 年一轮次,对全县思政课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有效整合家庭、社会、政府等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全方位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4. 抓牢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强化学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按年初制定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抓落实,提升学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创建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加强党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推进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创建工作。

  5. 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开齐开足音体美劳课程,落实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音体美劳考试方法和计分方法。深化体教融合发展,打造 2 至 3 项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少年体育精品赛事。县、校两级每年组织开展 1 次中小学生田径、三大球和啦啦操比赛,举办 1 次文化艺术展演活动。落实阳光体育锻炼 1 小时和大课间操活动。各校因地制宜建设勤工俭学基地,结合学生年龄段组织开展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

  6. 呵护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和体质健康监测,建立管理档案,稳步推进中小学校青少年近视预防工作,实现全县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全覆盖。积极整合工青妇等群团部门优势资源,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干预和情绪疏导,利用“雨沐童心”等活动,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学生的关心关爱和帮扶。加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家校社三位一体合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7. 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完善涉校涉生纠纷调解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规范依法处置程序,强化校园安全事故追责问责。常态化开展“防溺水、防事故、防侵害、防文身、心健康、净环境”六个专项整治行动,落实每个季度联合执法检查 1次。全面提升校园安全防范能力,扎实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推进普法强基进校园和跟踪劝学工作,有效遏制涉校涉生安全事件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全覆盖完成“平安校园”创建工作。

  (二)实施“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普惠行动”

  8. 提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改扩建一批乡镇幼儿园和增设附属幼儿园,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推进全县 17 所公建民营幼儿园分类分批全面转型为公办幼儿园,补齐公办幼儿园短板。到 2025 年,全县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 50%。

  9. 提升普惠性学前教育水平。不断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每年开展幼儿园年检、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及“小学化”倾向专项督导检查,提高保教质量。不断创新教师补充机制,采取教师转岗、定向培养、专项招聘、外县调入等方式增加公办幼儿园教师。不断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和扶持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综合奖补、结对帮扶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名园扶弱园”、“名园办分园”、“公办带民办”等方式举办一批示范幼儿园。到 2025 年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达标。

  10. 提升特殊教育办学能力。规范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发挥县级资源中心和校级资源教室作用,不断探索“医教结合”模式,定期不定期邀请县级有资质的医疗康复机构到特殊教育学校指导康复训练。每年开展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评估认定工作,按“一人一案”妥善安置每一名残疾儿童。落实特殊教育教职工编制和特殊教育津贴政策,及时足额拨付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到 2025 年全县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 97%以上。

  (三)实施“基础教育强师兴校行动”

  11.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结合城区人员规模和学校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和改善小学办学条件,加快推进城区中枢镇瓦窑小学、县机关幼儿园、城东幼儿园等一批迁建项目建设。围绕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要求,规划新建一批教学楼、综合楼等,修缮改造一批校舍,购置一批智慧黑板等信息化设备。围绕提升学校服务能力和水平,在 500 人以上规模学校分批分类建设标准化卫生室和心理辅导室。围绕学生健康发展,升级改造一批普通教室、功能室、图书馆等功能教室采光照明设施。

  12.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建立健全教师、校长交流机制,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落实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教师每年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 10%,交流轮岗实施双向流动。通过新招聘、外县调入、高校师范实习生等方式逐步化解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问题。

  13. 实施“名优培养”计划。继续深化“三名工程”培养,组建“名校(园)长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以“1×5×3”(1 个主持人带领 5 个成员,每个成员带领 3 个学员,主持人为培养领衔人,成员为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模式,带动引领培养一批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继续推行“三培养”工作机制,每年培养党员骨干教师50 人、培养党员教学管理骨干 40 人、培养校长和副校长若干人。每年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不低于 100 人。

  14.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学校绩效考核方案,将教师课前研学、教学态度、课堂管理、课时量、工作量、教学质量和师德师风等方面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核心指标,按照“责重多酬、教优多酬、多劳多得”的原则,拉大绩效工资再分配的奖优罚劣差距,体现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奖励性绩效工资完全不一样。

  15.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完善师德师风排查整治机制,继续落实每月至少组织开展 1 次集中学习或师德警示教育大会;履行好师德师风双监督员职责,每学期至少开展 1 次专项督导和组织 1 次师德师风评议工作。实施师德师风量化积分管理,建立教师师德积分档案,在选拔任用、评优评模等方面作为首要考核指标,对师德考核不合格实行“一票否决制”。认真落实“一号检查建议”和强制报告,及时受理、核实举报和移交的有关师德师风问题线索,坚决做到核实一起,从重从严处理一起。定期通报表扬一批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尊重教师地位,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遴选一批校风好、教风好、学风好的示范学校和典型案例。

  16.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校达标工作,每年完成按计划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达标学校数和指标任务。督促指导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持续强化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分析运用,提高教学质量。以“作业指导+答疑辅导+体育锻炼+社团活动”模式因地制宜开展课后服务,巩固提升“双减”“双升”成果。按照“双线四级”责任体系,落实控辍保学联防联控长效机制,实现辍学学生从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

  17. 破解高中教育困境。加快推进泸西一中迁建项目烂尾工程整改工作。继续做好“创新英才班”和“体艺特长班”招生,探索初高中衔接、学段贯通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创新英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高中学科竞赛课。大力发展泸源中学特长教育,开辟特长生高中升学“双通道”。穷尽一切办法提升教学质量,高考优秀学子人数、一本人数、本科人数位居全州前列,高中教育质量的认可度、知名度不断提高。

  18.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大力推行学区制管理,科学合理划分全县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区范围并实现全覆盖。建立健全集团化办学机制,采取“优质学校+薄弱学校”“优质学校+农村学校”等方式,发挥优质学校引领带动作用,组建紧密型教育集团和合作型教育集团,逐步缩小县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城乡、校际间的教育教学差距。

  19. 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完善教研员考核激励机制和兼职教研员聘任制度,健全县、校两级教研体系,按照要求配齐配强专职教研员。严格落实《泸西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认真执行县级教研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定期不定期深入学校听课评课,指导集体备课,督查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式、课堂纪律、作业批改等情况。继续推行企业微信平台对所有教师随机点课直播和不打招呼实地推门听课,倒 逼教师课前研学名师上课、认真备课,课堂认真授课。每年组织开展 1 次县级课堂教学大赛和不少于 2 次的教学视导工作,视导的学校覆盖所有乡镇和所有学段。

  (四)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行动”

  20. 多举措推进办学达标。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继续依托云南技师学院泸西分院与泸西县职业高级中学合作办学,完成泸西县职业高级中学办学条件达标。同时,盘活泸西县职业高级中学老校区办学资源。

  21. 多渠道发展中职教育。广泛宣传中职教育的优惠政策及就业形势,结合云南泸西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建设,与省、州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全力培养一批符合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需求的技能人才。加强初中毕业生跟踪劝学工作,凝聚县、乡(镇)、村(组)合力,全力动员初中毕业生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就读中职学校。

  22. 多方位培养技能人才。通过县雨露职业培训学校、县职业高级中学分期分批开展短期技能培训,重点开展种植、养殖、家政服务、电商运营、创业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培养更多有技术、懂技能的乡土人才和一大批适宜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

  (五)实施“教育数字化推进行动”

  23. 推进信息平台与教育教学融合。推广全县所有教师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资源平台、云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并对使用情况实行月通报,重点研学名师上课,并将教师课前研学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利用好全州中小学质量监测阅卷分析和教研平台等各类平台数字化资源。每周至少随机点名 20 名教师开展网络直播教学,提高信息化教学设备使用效益。

  24. 加快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改造提升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多媒体终端配备。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分年度有计划逐步实施全县中小学班级智慧黑板全覆盖,按需提升改造和新建互动直录播教室,满足基本数字化课堂教学需求,保障学校公开课、校级联动、录制优质课程资源等教学活动。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推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领导机制,构建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抓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体系,着力破解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县委教育工委、县教育体育局组建工作专班,牵头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的有关工作。县级各责任部门依据职能职责,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确保三年行动落地见效。

  (二)强化资金保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健全教育经费保障体系,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政策要求,保持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第一位,新增财政收入优先用于教育。按照补短板、强弱项,对教育重大项目“一事一议”,持续加大教育财政保障投入力度。落实好各级各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政策。视县级财力情况,积极落实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按不低于上一年度教职工年平均工资总额的 5%安排办学经费补助,千方百计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三)强化舆论引导。加强对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工作举措的宣传和解读,引导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增强办好泸西教育的信心,讲好泸西教育发展故事,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参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不断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格局和健康教育生态。

  (四)强化跟踪问效。县委教育工委、县教育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监督,将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落实情况纳入综合目标考评,督促责任落实、任务落实。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每年度向有关部门及乡镇印发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清单,并开展 1次成员单位述职考评。

 

  附件:1.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行动方案

      2.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行动方案

      3.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

      4. 职业教育达标提质行动方案

      5. 教育数字化推进行动方案

      6. 学生身心健康呵护行动方案

      7. 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方案

      8.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方案

      9. 领导干部挂联学校行动方案

 

 

附件 1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改扩建一批、新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收回一批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民办幼儿园。到 2025 年,实现全县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 92%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

  二、工作措施

  (一)不断增加学前教育资源

  1. 提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充分考虑出生人口变化、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发展趋势,在县城区、城乡接合部和人口集中流入地,按“就近入园”的原则,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新建县机关幼儿园和城东幼儿园,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同时将财政资金投入建设的学前教育资源全部转型办成公办性质幼儿园,增加公办园学位,确保到 2025 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 50%。

  2. 落实普惠性幼儿园政策标准。严格按照《泸西县教育体育局、泸西县财政局、泸西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泸教体发〔2022〕70 号)要求,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发改、财政等部门,根据城区、集镇、山区发展现状,分类别、分区域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保育教育成本、办园质量、幼儿园评定等级、群众承受能力等合理确定普惠性幼儿园收费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结对帮扶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落实省级财政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奖补政策。采取“名园带弱园”、“名园办分园”、“公办带民办”等方式举办一批示范幼儿园。保障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分类定级、评估指导、项目申报、教师培训和职称评审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到 2025 年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达标。

  (二)着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1. 加强教师队伍配备。在合理调整人员编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转岗、购买农村幼儿园教师公益性服务岗位等方式,加强师资配备。将公办园中保育员、安保、厨师等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确保城乡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

  2. 严把师资入口关和落实待遇保障。严格落实教师资格准入与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执行幼儿园园长、教师专业标准,坚持公开招聘制度,切实把好幼儿园园长、教师入口关。落实公办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推动普惠性民办园参照当地公办园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教师的工资收入。

  3. 强化教师队伍培训。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培养与时俱进、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新时代教师,每年至少举办 1 期园长、教师、保教人员专题培训。优化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贯穿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的职业素养培训体系。不断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和园本教研制度,切实提升教师科学保教的专业化水平与创新能力。

  (三)全力提高办园管理水平

  1. 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深入落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加大幼儿园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每年开展幼儿园年检、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依法责令其限期整改,对问题严重或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连续两年年检不合格的,应责令其停止办园并坚决予以取缔。积极推进等级幼儿园创建工作,将全县取得办园许可证且办园满一年的各类公办、民办幼儿园纳入等级幼儿园综合评价范围,开展指导和评价工作。

  2. 科学提高保教质量。支持引导各幼儿园为幼儿提供有利于激发学习探索、安全、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和玩教具。落实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一日生活活动,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加强膳食营养,引导家长参与陪餐,保障普惠入园。切实做好“幼小衔接”,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加强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尊重儿童生长与发展规律,幼儿园、家庭、小学、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落实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统筹抓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工作,积极支持办好全县各类幼儿园。

  (二)加强经费保障。认真落实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按公办幼儿园不低于 600 元/生·年的执行标准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建立幼儿园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城乡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

  (三)加强成效考核。将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标情况纳入各乡镇综合目标考核。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将幼儿园项目建设情况、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和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等,纳入对县级有关部门督导内容。

 

附件 2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 2025 年,集团化办学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健全,集团内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集团学校办学活力激发,成员校发展成为区域内优质学校,城乡、校际教育差距逐步缩小,“一团一品牌”和“一校一特色”办学格局基本形成。

  二、工作措施

  (一)分类确立集团办学模式

  1. 明确办学形式。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机制改革,按学采取优质初中+薄弱初中、优质小学+薄弱小学组建一批“紧密型教育集团”和“合作型教育集团”。紧密型教育集团,集团内实行集团总校校长负责制,人权、物权、财权由集团总校负总责,集团总校校长可以推荐提名成员校校长,按管理权限任命。日常管理、教学管理、活动管理、安全管理等,由各成员学校分校执行校长负责。合作型教育集团,集团内各校均保持独立法人,财权、物权、事权不变,龙头学校统筹使用人员。

  2. 组建集团方式。拟成立的教育集团需经县教育体育局根据学校的办学质量、合作形式等因素进行审批。龙头学校选择区域内办学实力强、教学质量好以及社会评价较好的中小学校,成员学校优先选取具有相对较好的办学条件、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校,或办学规模较大的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集团新增成员校或成员校退出,需经县教育体育局科学评估分析后审批,确保平稳过渡。不得仅以品牌输出、挂牌更名等方式组建教育集团。

  (二)规范集团模式办学行为和运行机制

  1. 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建立由集团总校校长、分校(校区)执行校长(集团总校副校长),组成集团理事会、联席会议制度等管理机制,在龙头校建立常设协调管理机构,建立健全集团内部集中决策、民主管理、组织协调等运行机制,完善集团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现集团内部管理、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学安排、集体备课、研训活动、评价标准相统一。

  2. 制订集团办学章程。集团龙头校负责制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教育规章、政策要求的集团章程,作为统领集团管理和实施办学行为的纲领性要求。章程要从办学宗旨、办学理念、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师生管理、教科研管理、安全管理、意识形态等方面对集团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作出明确规定,明确龙头校和成员校的关系、权责界限等。章程在广泛征求成员校意见的基础上,报县教育体育局核准、备案。

  3. 建立健全议事制度。每学年开学前,龙头校负责召集集团成员校进行会商议事,研究制定学年度集团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项目清单,报县教育体育局备案。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商议教学进度情况、学校管理近期工作重点、下步工作安排等工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 加强教师交流轮岗。各集团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制定符合学校特点,切实可行的教师交流和跨校授课办法,做好每学年交流人员安排和日常考核管理工作,推动集团教师校际合理交流。建立集团同学段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开展教师集体备课、联合教研、教学比武等活动,实行教研一体化的集团培训制度,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建立集团校学科带头人或名师工作站,凝聚集团内优秀青年教师,通过主持或参与集团化办学课题研究等形式,提炼集团化办学成果,加速青年教师成长。各集团校成员年轻教师交流人员每年不低于 5%。

  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集团内校际之间每学年要组织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围绕教育教学问题展开研讨,提升课堂教学和教科研的有效性。集团内要推选出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开展“一对一”帮扶,快速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 建设一体化课程共享。集团成员校探索开展具有集团特点和地域特色的课后延时服务课程,形成开发、共享机制,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研共享。紧抓课堂主阵地,集团校在课堂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等方面基本实行同步共享。注重集团内校园文化培植和发展,在办学理念、学校文化上形成集团特色,实现同步共享、同步发展。

  (四)统筹教育教学管理

  1. 统一教学工作安排。统一作息时间,集团内学校原则上实行统一作息时间,以利于统一开展生生互动、师师互动教研联动和统一教学进度,集团统一安排学科教学进度,有利于落实教师的相互听课和教学质量监测。统一教学常规,集团制定统一教学常规实施细则,统一进行教学常规的每月检查、期末考评。集团建立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评价、统一分析等,精准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集团校教学质量。

  2. 统一学生活动安排。集团内每学年要统一组织体育、艺术、文化和综合实践等学生活动,推动学生在更大的平台上展示自己,推进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学习、共同提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对集团化办学工作的领导,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办学方向。教育集团党组织要按照隶属关系和办学实际,加强对成员学校、分支机构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因地制宜探索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机制。

  (二)加强统筹协调。县教育体育局与县委编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完善集团化办学体制、经费投入、教师管理、评价考核机制。县教育体育局做好集团化办学的设点布局,解决集团化办学中的难点问题,指导督促集团化办学龙头校和成员校完成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教育集团组建、调整在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前完成。

  (三)加强经费投入。积极落实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视县级财力情况,保障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合理需要,加大对义务教育集团办学工作经费投入,用于保障教育集团落实发展规划、教育改革、教学研究、课程开发、师资培训、表彰奖励、公共交通及各项特色活动的开展。

  (四)加强评估考核。县教育体育局要建立教育集团“捆绑式考核、一体化评价”的考核评价制度。综合运用过程评价与增值评价等方式,重点考察优质资源总量增减、校际教育差距变化、龙头学校辐射带动、成员学校融入提升以及学生和家长满意度等情况。县教育体育局每年将评估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干部任用、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

附件 3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3 年,全县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校 9 所,其余 105 所学校“资源配置”7 项指标中,1 项达标 3 所、3 项达标 97 所、5项达标 5 所。2024 年,全县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校 46 所,其余 59 所学校“资源配置”7 项指标中,3 项达标 3 所、5 项达标 56 所。2025 年,全县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校 56 所,7 项指标 6项达标,第 7 项不低于 85%,其余 3 所学校“资源配置”7 项指标 5 项达标。全县 111 所初中和小学达到优质均衡评估标准,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均小于 0.5,初中均小于 0.45。确保 2026 年泸西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顺利通过省级评估和国家认定。

  二、工作措施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1. 优化学校布局调整。为切实推进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一体化,结合乡村振兴、城镇化发展、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提前谋划、优化布局,坚持以“集中办学”为方向,“宜并则并,需增则增”为原则,按规划预留学校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学校建设用地需求,通过新建中枢镇瓦窑小学等一批项目,逐步化解城区小学学位紧缺问题,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 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各校对照优质均衡评估标准,摸清底数,找短板缺项,制定“一校一策”方案,重点统筹解决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音乐美术教室、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不足等问题,使其达到优质均衡评估标准。通过实施 11 个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设备,配置网络多媒体教室,有序更换和安装智慧黑板等,实现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网络多媒体教室达到优质均衡评估标准。利用好信息化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3. 全力消除大班额。建立消除大班额工作台账,逐年对大班额实行销号管理,消除大班额。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学校,化解义务教育学校“大校额”“大班额”。组建教育集团,均衡配置师资,破解因师资不均而产生的大班额。县域所有小学、初中办学规模不超过 2000 人,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 45 人、50 人。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资力量均衡配置

  1. 完善教师编制管理。2023 年至 2025 年,事业单位和特岗教师招考等采取有针对性、定向到校招聘的方式,在制定招聘计划和核定人员编制上,优先保障音体美教师紧缺的学校,且占当年招聘数的 30%。县教育体育局在县委编办核定的总编制内,根据在校学生情况,合理调整各学校教职工编制。

  2. 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加大县级骨干教师培养、认定工作,继续深化“三名工程”培养,带动引领培养一批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建立健全县域内教师全员培训机制,5 年一轮,全覆盖培训教师,且培训学时不少于 360 学时。严格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 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全力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坚持教师持证上岗,加强教师职称制度、教师资格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

  3. 开展教师交流轮岗。结合“县管校聘”改革和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通过合理流动着力解决学校音体美教师紧缺、结构性不合理、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少等问题。全县每年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 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 20%。

  (三)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1. 扛实部门主体责任。强化乡镇人民政府和学校、家长教育责任,抓实控辍保学,确保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 97.5%以上。组织好每年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评估认定,实行分类安置,确保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 97%以上。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 100%安置在公办学校就读,且享受当地学生同等待遇。全面压实学校安全责任,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确保师生安全。

  2. 规范办学行为管理。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就近划片招生入学政策,按“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组织入学。落实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 50%,严禁办重点校重点班,严禁违规补课和违规收费。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规定的每一门课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综合实践活动、“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强化学校德育教育,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1. 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开展高效课堂改革,继续推行对所有教师随机点课在企业微信平台中直播课堂和不打招呼实地推门听课,倒逼教师课前研学名师上课、认真备课,课堂认真授课。用活教师绩效工资再分配改革,拉大奖优罚劣差距,调动广大教师上课积极性和教学工作态度。

  2.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组建紧密型和合作型教育集团,采取“优质学校+薄弱学校”“优质学校+农村学校”等方式,逐步缩小城乡、校际教育教学差距,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组织督促好教师用好教育信息化手段服务于教育教学,信息化设备使用率达90%以上。加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围绕以测促改,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组织、养成教育、心理健康等薄弱环节研究和整改,确保有关科目学生学业表现达到良好(三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 0.15。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加大财政投入。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各项政策,切实保障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师培训等资金需求。严禁挤占、挪用、虚列、套取义务教育各项补助经费。严格执行对学生不足百人学校的公用经费按一百人核定,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 6000 元,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

  泸西县 2023—2025 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任务清单

  附件 4

  职业教育达标提质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3 年,完成泸西县教师进修学校办学类型转型调整,不再纳入中职学校统计范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成泸西县职业高级中学办学条件达标。

  2024 年,完成至少与省、州 1 所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逐年培养一批符合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等需求的技能人才。

  2025 年,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出适合泸西县绿色低碳产业园区技能人才等需求的培养模式。

  二、工作措施

  (一)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

  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继续依托云南技师学院泸西分院与泸西县职业高级中学合作办学,完成泸西县职业高级中学办学条件达标。同时,盘活泸西县职业高级中学老校区办学资源。

  (二)深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广泛宣传中职教育的优惠政策及就业形势,结合云南泸西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建设技能人才需求,至少与省、州 1 所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委托、学徒制培养,培养一批符合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需求的技能人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保障。鼓励校企共建教师培训和实践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打通“双师型”教师培养、学生实习实训、员工培训链条,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三)做好教师进修学校办学转型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性质为成人中专,已完成承担的教师学历达标提升任务,根据省、州有关要求,必须调整办学类型,按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能力的原则,整合泸西县教师进修学校现有资源,并将县电化教育中心、县教育科学研究室教师培训职能划出,组建泸西县教师发展中心,开展教师素养和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同时,做好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教育服务。

  (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通过县雨露职业培训学校、县职业高级中学分期分批开展短期技能培训,重点开展种植、养殖、家政服务、电商运营、创业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培养更多有技术、懂技能的乡土人才和一大批适宜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推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职业、尊重职业、热爱劳动,培养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全力动员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的职业教育领导体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主动研究职业教育,协调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选优配强职业学校主要负责人,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

  (二)落实经费保障。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补齐职业教育短板弱项,不断增强全县职业教育的综合办学实力。

  (三)强化督导评估。将职业教育工作纳入政府对有关职能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范围,完善职业教育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建立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制度及质量年报制度,强化评价结果运用。

  附件 5

  教育数字化推进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应用为主,自上而下辐射带动城乡学校教育教学数字化,以教育数字化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好国家、省、州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各类优质丰富的数字资源,满足学校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需求。千方百计多渠道争取项目和资金,分年度和有计划逐步实现全县中小学校智慧黑板全覆盖。

  二、工作措施

  (一)广泛推进应用各类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1. 实行平台应用情况季报。督促全县各教师充分运用好国家

  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云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及州级有关资源进行课前研学和教学运用等,各校按季度如实统计上报平台应用情况,县教育体育局对全县各学校应用情况实行季报制度。

  2. 纳入教育综合管理考核。县教育体育局要将教育公共平台应用情况和季度通报情况纳入年度学校教育综合目标管理考评指标体系,对各学校进行考评。

  (二)着力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与管理

  1. 推动信息化教育应用。安排专人作好各校教师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培训,并作好国家、省级、州级平台资源应用的统计上报。督促用好企业微信直播平台,分轮每周随机点名 20 名教师覆盖 20 所学校进行直播教学,倒逼教师认真备课和上课。督促用好教室里配置的数字教育资源,改进教师教学方法,让教学更直观形象。督促用好阅卷平台对各学科的质量分析报告,提升教学质量。

  2. 建立健全激励措施。将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情况作为对教师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将数字教育资源融入教师课堂技能大比武、示范优质课和常态课,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之一。将教师提供优质资源作为教学成果认定、职称评聘和评优评先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三)指导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按照《云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指引》,指导各学校整合现有资源,制订数字校园建设“一校一方案”,补齐学校数字化设备缺口,有序推动数字校园建设。

  1. 建设全光纤校园网。升级改造、新建全光纤校园网,覆盖教室、功能室、办公室和主要教学区域;采用 WIFI 或 5G 等技术建设无线校园网络,全县中小学校全面接入云南省教育专网。

  2. 建设标准数字教室。为全县中小学每个班级教室配备 1 套具备教学交互功能的多媒体教学设备,1 套音响视频设备,满足基本数字化课堂教学及交互需求。

  3. 建设互动直录播教室。全县按小学每 18 个班、中学每 12个班建设一间互动直录播教室,保障学校开展公开课、校级联动、网络教育、录制优质课程资源等教学活动。

  4. 建设数字终端。配备满足学校管理、办公使用的计算机;建设计算机教室,教学终端数应满足学校学生数最大班级的教学需求;在学校公共区域配备满足师生数字阅读和资料查询等需求的数字终端。

  5. 落实网络安全管理。确保学校网络和数据安全,实现绿色上网;确保进校资源产品内容符合数字教育资源及服务审核管理要求;所有终端操作系统及常用软件符合国产正版软件有关要求。

  三、保障措施

  (一)统筹协调推进各乡镇要统筹协调推进本地学校校园数字化建设,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制定教育数字化建设年度工作计划,积极争取各级各类资金支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教育数字化建设的有序推进。

  (二)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积极探索与专业机构合作模式,保障教育数字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教育。

  附件 6

  学生身心健康呵护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完善学生身心健康监测体系,在规模以上学校按标准建设卫生室、心理辅导室,切实保证学生每天 1 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确保全县体育课开足率 100%,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落实率达100%,确保全县教学场所视觉环境自检率、课桌面和黑板面照度合格率、课桌椅配备合格率、家长学校办学率逐年上升。力争到2025 年,全县 500 人以上各级中小学(幼儿园)以上四率实现100%。

  二、工作措施

  (一)做好学生身心健康监测工作

  做好每 5 年一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调研、每 3 年一次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每年一次在校学生健康体检工作,按时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每年至少组织 1 次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学生视力和 BMI 指数筛查。第一时间通知有超重、肥胖、营养不良、脊柱弯曲异常、视力不良、龋齿、Ⅱ级以上心理健康预警等健康问题的学生监护人及时复查或介入治疗。定期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加强学生在校体育锻炼和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动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预警,完善体质健康评价机制。定期对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近视率、肥胖率进行排名,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名额分配等工作的重要依据,确保到 2025 年,学生健康“一生一档”建档率 100%。

  (二)加强卫生室建设,及时提供医疗服务

  中小学校卫生室建设按照 500 到 1000 人的学校不低于 15 平方米、1000 人以上学校不低于 40 平方米的标准建设,至少设有诊室、处置室、治疗室,每室必须独立,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至少应配备:视力表灯箱(5 米标准对数视力表)、体重秤身高坐高计、照度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AED 设备、急救箱压舌板、诊察床、诊察桌、诊察凳、镊子止血带、药品柜、污物桶、紫外线灯、高压灭菌锅等。学校卫生室由学校在当地卫健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建设,由卫健部门协调有资质的医疗机构签约派驻至少 1 医 1 护,并依据医疗机构定期或按需为师生通过义诊、健康讲座、健康咨询,急救知识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导、预约及上门诊疗等方式,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帮助学校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各级医保机构要以医护人员派出机构分诊点的形式,在学校卫生室开通医保支付结算终端,方便师生就诊,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校。

  (三)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适时进行心理辅导

  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应设置个别辅导室、团体活动室和办公接待区等基本功能区域,有条件的学校也可单独设置心理测量区、放松室、自主自助活动区等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区域。心理辅导室的使用面积要与在校生人数相匹配、与学校其他场所共建共享、相互兼容。心理辅导室外应设有心理信箱和心理健康辅导室开放时间和管理办法。区域基本配置个别辅导室面积要求 10—15 平方米/每间,基本设施配有教师咨询椅或沙发,学生咨询椅或沙发成 90 度或 60 度摆放。可根据条件配备放松音乐、心理健康知识挂图、录音设备等。团体活动室面积要求 20 平方米以上/每间,基本设施配有可移动桌椅、座垫、多媒体设备。可根据条件配备团体心理辅导箱、游戏心理辅导包等。办公接待区面积要求15 平方米以上,基本设施配有电脑、打印机、电话、档案柜、期刊架、心理书籍等。其他拓展区域(依需要和条件建设)配备学生心理测评系统和心理健康自助系统等工具,沙盘类、绘画类辅助辅导器材,应配有放松类、自助类器材、宣泄类器具等。各学校要积极探索开展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监测、诊断、服务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及时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心理健康。

  (四)全面抓好近视防控工作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自 2023 年起,每学期开学前两周定为“近视防控周”,开展近视防控知识宣讲,狠抓良好用眼行为习惯养成。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室视觉环境自检自查自纠工作。各班级至少每月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确保到 2025 年,全县教学场所实现视觉环境自检率 100%,课桌面和黑板面照度合格率不低于 90%,课桌椅配备合格率不低于90%。充分学习屏边县湾塘小学预防近视的典型经验,在全县范围内遴选一批近视防控典型案例,创建一批近视综合防控试点学校和幼儿园、“视健康样本家庭”,推广学校、家庭视觉健康的理念和做法,强化引领示范作用,营造近视防控浓厚氛围。

  (五)合理膳食,保障锻炼和睡眠时间

  在各学校开展营养健康食堂创建工作,保证食物多样化营养均衡,减少煎、炸等烹调方式,控制油、盐、糖的使用量。将开展体育活动作为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落实的重要载体,切实保证学生每天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各 1 小时。各学校面向全体学生组建不同项目的体育社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在场地、师资、经费等方面给予学生体育社团支持,让每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项目,努力营造我运动我健康的学校体育氛围。确保全县体育课开足率 100%,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落实率达100%,保证小学生每天有 10 小时以上、初中生每天有 9 小时以上、高中生每天有 8 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六)着力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

  要加快有关部门、家、校、社“四位一体”的家庭教育网络体系建设,指导家长学校做到有师资队伍、有教学计划、有指导教材或大纲、有活动开展、有成效评估,积极开展“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摸排留守、重病、重残等特殊困境儿童家庭情况,深入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2025 年,全县500 人以上各级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办学率达 100%。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水平以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有关部门和各学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充分认识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加强学生身心健康工作作为推进健康泸西行动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系统规划,统筹各方资源,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开展常态化督查。坚持开展学生身心健康专项督导检查活动,做到督导评估工作规范化、经常化和制度化。将学校卫生室、心理辅导室建设作为督导重点,对学校视觉环境自检率、课桌面和黑板面照度合格率、课桌椅配备合格率、家长学校办学率和办学水平进行常态化督导。对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膳食睡眠工作不定期督导通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三)强化部门协作。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医疗保障局等部门,要支持和参与学生身心健康工作,形成共同推进、共同促进的强大合力,进一步构建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实施、社会参与的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附件 7

  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 2025 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合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县紧缺学科师资配置基本满足“五育并举”要求。

  二、工作举措

  (一)补足配齐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源

  创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补充机制,优先向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和幼儿园缺口教师倾斜。按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每年补充的体育、音乐、美术、科学、劳动、信息科技等紧缺学科教师,原则上不低于当年补充数量的 30%。

  1. 加强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认真落实《关于全省中小学统一编制标准和创新管理的若干意见》(云编办〔2017〕31 号)文件精神,根据学校布局调整和学生人数变化情况,每年按照教职工与学生比高中为 1:12.5、初中为 1:13.5、小学为 1:19 及学生规模在 200 人以下的村小、教学点按不低于 1:2 的班级与教职工比例核定教职工编制。在现有编制总量内,县委编办要加大统筹力度,重点针对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不足、幼儿园教师编制欠缺的问题,盘活存量,优化结构,通过跨乡镇、跨行业、跨部门、跨学段动态调剂事业编制,向中小学教师队伍缺口较大学校倾斜,采取新增、调剂等方式为配足配齐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供编制保障。

  2. 加大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力度。根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指标要求,通过教师招聘、外县调入、高校师范实习生等方式,着力加大对体育、音乐、美术、科学、劳动、信息科技等紧缺学科教师的补充力度,到 2025 年配足配齐义务教育紧缺学科教师。同时,在学生数量达 500 名及以上的中小学,至少配备 1 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二)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

  完善县域内教师交流常态化机制,实施三年一次“全员竞聘”、一年一次“空岗竞聘”,每年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 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 20%。

  1. 加强师资统筹安排。在核定的编制和岗位总量内,对县域内教师人事关系进行集中管理,按我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及其监测体系指标,合理配置县域内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职数和教师,向农村和边远地区适当倾斜。

  2. 强化教师合理流动。严格按照《泸西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试行)》进行校长、教师双向交流轮岗,积极鼓励和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三)建设高质量教师人才队伍

  确保到 2025 年小学、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分别达到 4.2 人以上、5.3 人以上,小学、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均达到 1 人以上。

  1. 启动“名优培养”计划。建好校长、班主任、名师“三支队伍”,深入推进“三名工程”培养,组建“名校(园)长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以“1×5×3”模式(1 个主持人带领 5 个成员,每个成员带领 3 个学员,主持人为培养领衔人,成员为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带动引领培养一批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继续推行“三培养”工作机制,每年培养党员骨干教师 50 人、培养党员教学管理骨干40 人、培养校长和副校长若干人。加大名师培养工作力度,每年培养认定县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教学名师不低于100 人,到 2025 年实现每百名中小学生拥有 1 名以上教学名师。

  2. 强化师德第一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表现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继续落实每月至少组织开展 1 次集中学习或师德警示教育大会;履行好师德师风双监督员职责,每学期至少开展 1 次专项督导和组织 1 次师德师风评议工作。实施师德师风量化积分管理,建立教师师德积分档案,在选拔任用、评优评模等方面做为首要考核指标,对师德考核不合格实行“一票否决制”。认真落实“一号检查建议”和强制报告,及时受理、核实举报和移交的有关师德师风问题线索,坚决做到核实一起,从重从严处理一起。

  3. 注重提升教师素养。鼓励在职中青年教师积极主动提升学历,在教师招聘时按照学科所对应的学历要求进行招聘,把好“入口关”,逐步实现基础教育专任教师学历提升。义务教育教师学历在已达标的基础上逐年提升。优化教师培训体系,着力将教师培训工作向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中心聚焦,依托“国培计划”、“义务教育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计划”等,组织参加好国家、省、州、县教师培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建强县校两级教育科研队伍

  按照建好县级、完善校级的总体要求,完善县、校两级教研体系,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的驱动引领、支撑服务作用,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中高考研究和学科教研。落实国家关于省、州、县三级教研机构按照国家课程方案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的要求,县级以普通高中 14 门学科、初中 13 门学科、小学7 门学科各 1 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各 1 人,不低于 38 人的标准给予编制保障,采取紧缺人才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开选调等方式配齐配足配强县级专职教研员。

  (五)优化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县财政局要将基础教育学校办学经费补助、教师教育质量奖励等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提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激励机制。县教育体育局要不断完善学校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学校的日常监管、定期考核,并将学校的考核评价结果与学校领导班子绩效工资、评优评先、任免等挂钩;要会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等部门,加强对奖励性绩效工资执行情况的跟踪管理。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规定和程序,不断完善学校绩效考核方案,将教师课前研学、教学态度、课堂管理、课时量、工作量、教学质量和师德师风等方面纳入教师绩效考核,重实绩、重贡献,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岗位、业务骨干和成绩突出的教职工和班主任倾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要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议事日程,落实部门和乡镇主体责任,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标准要求,积极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科学合理核定编制。县委编办、县教育体育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科学合理核准基础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根据核定的教师编制数,及时招聘、补充教师,严禁挤占、挪用、截留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

  (三)强化责任落实。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把手”负责制,强化政府和职能部门的责任落实。有关部门要积极统筹协调,建立科学、合理、严格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紧缺学科教师配备的评价机制。

  附件 8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23 年,完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修订《泸西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泸西县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方案》等。2024 年,教学管理逐步规范,教学观念明显更新,教学方法明显改进,课堂效率明显提升。2025 年,力争小学教学质量在全州教学质量监测中的主要指标、综合成绩进入全州前 3 位,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主要指标、综合成绩进入全州前 4 位,高中优秀学生数、一本上线人数、本科上线人数等综合指标进入全州前 3 位。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夯基础

  1. 落实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强化校长的教学管理第一责任人责任,按《泸西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要求,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细化分管副校长、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规范。校长带头抓教学常规检查、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中高考备考等主要环节,把教学管理覆盖到教学的全过程,聚焦问题,跟踪改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县教育体育局有关科室加强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确保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2. 提升教学常规管理能力。落实教师的教学常规管理主体责任,各学校要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常规管理能力提升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科任教师的学科教育教学能力。县教育体育局为教师能力提升搭建平台,有针对性开展各类竞赛、比武、展示、研讨、交流活动,激励广大教师自觉提升业务能力。

  3. 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管理。学生养成教育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各学校要全面加强学生一日常规管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思维习惯、语言习惯,为学生成长打好基础。同时,要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同配合,加强家校沟通,形成育人共识,共同做好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工作。

  (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发展

  1. 精准把握新课程标准。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指引,重点领会新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修订原则及具体修订内容,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把握学科教材修订原则和目标,充分认识修订教材与原教材的区别,把教材修订精神具体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2. 着力推进高效课堂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着力点,

  对全县中小学校进行常态化推门听课、网络直播随机点课,开展组织上好常态课、优质课、示范课,每学期听课学校覆盖率不低于 60%,各学校校长及中层以上领导以网络直播和推门听评课为常态,所有校长每周听课不少于 1 节,副校长每周听课不少于 2节,中心学校校长每周听课不少于 1 节,中心学校教研员每周听课不少于 2 节。

  3. 全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结合班级情况,因材施教,采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三)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效率

  1. 提升教研支撑能力。完善教研员考核激励机制和兼职教研员聘任制度,充分发挥县教研机构的“智囊团”作用,精准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问诊把脉,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主动钻研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研究、课题研究、校本教研等工作,每年接受不少于 72 学时的专业培训。县级教研员定点联系学校,每年至少组织 3 次以上县级教学教研活动,县级教研员每年听课不少于 40节,每周至少确定一至两个工作日有针对性地到学校开展听课指导工作。

  2. 强化高效课堂研究。监督指导各学校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教师备课、日常教育教学服务。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抓手,抓好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同课异构、教学论坛、课例分析等,研究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积极探索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课型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以教学竞赛活动为载体,学校每年至少举办 1次课堂教学竞赛或说课竞赛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创造性地开展校际教研交流,各校每学期至少开展 1 次校际教研交流活动,吸收借鉴他校好的做法。

  3. 加强命题考试研究。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命题,提升命题能力。加强命题培训,使命题工作从随意走向规范、从经验走向科学,全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需参与命题工作,强化教师研究中高考的意识,引导教师深入研究中高考试题,把握中高考命题规律和命题方向,促进教师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课标内涵、学科价值,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

  4. 课题研究物化成果。发挥课题研究在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的作用,坚持课题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发挥教师作为实践研究者的优势,通过对课题的科学研究来改进教育工作,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积累教学经验,物化教学成果,积极向县级、州级申报课题。

  (四)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强动力

  1. 实施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制定《泸西县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义务教育阶段以“一分四率”(平均分,优良率、及格率、全科合格率、低分率)为标准,高中阶段以一本率、本科率、优秀率为标准,对各中小学实施办学质量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奖优罚劣的依据,纳入县教育体育局对学校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评价。

  2. 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建立泸西县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制度,将教师的备课、上课、教学基本功、班级管理、教学成绩等作为评价依据,定期组织开展评价,评价结果计入教师成长记录,纳入教师绩效工资分配,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工作调动的重要依据。

  3. 注重质量提升过程评价。县教育体育局成立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督导工作组,每学期对各学校质量提升工作开展一次全面督导,主要围绕各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高效课堂改革、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等进行过程性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年度综合管理评价,作为校长职级晋升、提拔依据。

  (五)开展教育教学检查增压力

  1. 常态开展教学视导。县教育科学研究室对教学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开展不定期的教育教学管理巡查和专项督导,加强常态教学指导监督,深入开展教学视导工作,每学期集中对 3 至 4 所薄弱学校进行教学视导,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改进教学管理。

  2. 全面推广优秀案例。通过县内宣传、公开展示等方式,向各学校宣传优秀教学成果,并鼓励学校参与申报、推荐优秀教学成果。开展经验交流,举办校长座谈会、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等活动,邀请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加强教学成果的评价、认定、奖励机制,为优秀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3. 建立倒查通报机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每学年考试结束,对教育教学质量差的学校和教师进行倒查,对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教师管理、高效课堂的实施、教师的培训学习进行分析研判,对不抓管理、疏于管理、不作为、乱作为的学校和不认真备课上课、对学生疏于管理、没有责任心、消极懈怠的躺平式教师进行通报批评和移交处理。对连续多年学校教学成绩落后的校长给予免职、教师给予调离原岗位、待岗培训等处理。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教育体育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工作领导专班,落实督查考核责任。各学校要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提升教学质量方案,建立工作保障机制,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形成分工明确、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强化结果运用。把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作为评价考核学校的主要依据,加强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的督查,并强化结果运用。每年对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优秀的学校予以奖励和表扬,所在学校校长及班子成员优先提拔使用,评优评模、晋职晋级方面予以倾斜。对考核不合格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取消各类评优奖励资格,并启动整改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领导干部挂联学校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领导带头做表率,实行县级领导、乡镇党政领导、村党总支书记全覆盖挂联服务辖区学校、幼儿园,确保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得到全面落实。

  二、工作措施

  (一)明确挂联领导职责

  1. 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具体挂联一所县直属学校;其余县级领导按县委、县人民政府安排的县级领导挂包乡镇分工,在所挂包的乡镇具体挂联一所学校。

  主要职责:

  (1)围绕教育教学、思想政治建设、安全管理、控辍保学、师德师风建设等重点工作,每学期至少到挂联学校专题调研 1次,及时解决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督促指导学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州、县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

  (3)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教育服务保障工作,指导带动各乡镇和学校抓实教育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每年至少到联系学校为师生讲 1 次思政课或作 1 次形势与政策分析报告。

  2. 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挂联辖区内的一所重点学校,其余党政领导干部在联系村委会至少挂联一所学校(幼儿园)。主要职责:

  (1)围绕中小学及幼儿园办学条件、教育教学、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等工作,每年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不少于 1 次,及时协调解决新建或改扩建校舍所需的土地问题、疏通校点撤并或恢复时可能存在的群众思想工作;

  (2)围绕安全管理、控辍保学、意识形态、师德师风建设等领域工作,每学期至少到挂联学校专题调研 2 次,及时排查整改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制定有效措施加大跟踪劝学力度、强化网络舆情风险防控等,帮助学校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督促指导学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州、县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

  (4)每年至少到联系学校为师生讲 1 次思政课或作 1 次形势与政策分析报告。

  3. 村党总支书记挂联辖区内有关学校、幼儿园。

  主要职责:

  (1)全面掌握辖区内学校布局和师生情况,支持上级党委、政府或主管部门开展中小学及幼儿园校舍新建或改扩建、学校撤并和恢复等工作;

  (2)发挥乡村大喇叭的宣传作用,每天中午和晚上及时播放学校提供的各类宣传内容,了解辍学学生及家庭情况,第一时间开展控辍保学工作;

  (3)加大防溺水、交通安全、特殊群体等方面的包保管控及校园周边隐患治理工作力度;

  (4)落实每季度到学校了解情况不少于1次,帮助学校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涉校涉生的矛盾纠纷调解。

  (二)建立现场协调制度

  坚持领导靠前指挥,大力破解学校办学治校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聚焦学校发展所急所需所盼,坚持问题导向,加大统筹协调,对重点难点问题协调部门联动、资源整合、问题同治,现场协调解决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些困难问题,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

  (三)建立定期走访制度

  挂包联系的领导干部要按照工作职责,定期深入学校调研,全面了解挂联学校基本情况,积极引导有关行业部门在项目建设、校园安全、法制副校长履职、家庭教育、特殊群体关心关爱等方面形成强大的服务保障合力,全力帮助学校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四)建立工作约谈制度

  全面落实教育优先保障,各乡镇党委、政府在制定发展规划、公共资源配置方面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对控辍保学、安全管理、意识形态等问题突出的,由县级挂钩领导对乡(镇)挂

  联责任人进行约谈。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县级工作机制按县、乡(镇)、村分级负责原则,对属地学校全面建立挂钩联系包保工作机制,各挂联县级责任领导为挂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等形式督促乡镇压实挂联学校工作责任。

  (二)完善乡镇挂联工作各乡镇及时完善挂联工作,并将本乡镇领导干部及村干部挂联学校情况向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县教育体育局)报备,挂联工作原则上“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期间不作调整,挂联领导如有变动,由相应岗位职责领导自行递补。

  (三)定期汇报工作情况各乡镇党委、政府每年11月10日前将乡镇党政领导干部挂联学校工作情况报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县教育体育局),需县级层面协调的事项,形成问题清单报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县教育体育局)梳理汇总后报请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